《和合本修訂版》
新舊約全書九月底面世


2404 期(2010 年 9 月 19 日)
◎ 特稿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和合本修訂版》新舊約全書(上帝版)本年九月出版,將在十月公開於各大基督教書室發售。香港聖經公會根據近年最新的聖經考古發現和研究,並因著近百年中文在用詞、句法上的轉變,將廣為華人使用的《和合本》更新修訂,以及集合世界各地數十位聖經學者及聯合聖經公會翻譯顧問專長,歷經二十七年努力成果,能幫助更多信徒及非信徒明白真道,歸向上帝。

  香港聖經公會總幹事梁林天慧博士提到,《和合本》的翻譯工作雖是傳教士盡心竭力的成果,但自一九一九年《和合本》出版後已蘊釀修訂,因希望獲得更多中國聖經學者參與,惟當時局勢動蕩不安,始終沒有結果。隨著時代轉變,修訂《和合本》的需要更加迫切,因其很多用詞今天已成為僻字或含有歧義,加上近幾十年聖經古抄本,如《死海古卷》的發現和《七十士譯本》的研究,對經文的翻譯都提供了新的亮光。聯合聖經公會於一九八三年與各地華人教會領袖商討,一致贊成和決定以忠於原文,盡量少改為原則,修訂《和合本》,並與各地學者、翻譯顧問和編輯人員組成團隊,展開修訂工作,更獲中國基督教兩會一直支持,派員參與修訂。

  《和合本修訂版》十月公開發售

  直至二零零零年,新約初稿完成,並於同年九月,香港聖經公會承接聯合聖經公會這項重大事工,主導修訂工作和籌募有關經費。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二零零六年初出版《新約全書-和合本修訂版》,翌年出版《新約全書附詩箴-和合本修訂版》,而整本新舊約全書於今年十月在各大基督教書室發售。

  新約參照聯合聖經公會一九九三年出版的《希臘文新約聖經》第四修訂版,舊約則依據一九九七年出版的《斯圖加特希伯來文聖經》第五版;並借助聯合聖經公會歷年建立的資料庫、參考書籍和手冊,以及聯合聖經公會的Paratext電腦軟件而編成。

  然而,為求忠於《和合本》這個家傳戶曉的聖經譯本,《和合本修訂版》的修訂原則為:盡量少改;保持《和合本》原來的風格;忠於原文;符合今天中文用法和表達習慣。此外,其保持直排雙行排列,內文採用新標點,具分段及標題,字體清晰悅目,譯註置於左下角,註明古卷異文及另一種譯法,每書卷前有簡介,書末附有詞彙淺註、各類對照表、彩色地圖。

  幫助信徒重新細讀聖經

  梁林天慧博士認為《和合本修訂版》使用現代用語,能幫助信徒重新細讀聖經,同時讓非信徒能產生興趣,親自閱讀,明白聖經。此外,她亦勉勵信徒在讀經時要情理兼備,一方面看重聖經整體的信息、背景,也對個別經文加以研讀,另一方面,也重視主觀的領受和實踐,把聖經的真理應用於生活中,每天與主同行。

  香港聖經公會翻譯及事工主任蔡錦圖博士分享,聖經對每個地區人士都有影響,不單在教會內,同時在教會外,因聖經正是回應人們的生活需要。而《和合本修訂版》則能幫助所有人更容易明白聖經,當不信者也明白聖經,他們便得著神的賜福。

  《和合本修訂版》感恩奉獻禮

  香港聖經公會將於九月二十七日下午二時正,假聖約翰座堂舉行《和合本修訂版》感恩奉獻禮,屆時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先生、香港聖公會教省主教長鄺保羅大主教、《和合本修訂版》主編周聯華牧師主禮,而國家宗教事務局馬宇虹司長、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祕書長徐曉鴻牧師,以及聯合聖經公會各地代表均出席是次感恩奉獻禮。 

  

聯合聖經公會

  聯合聖經公會(United Bible Societies)是由世界各地聖經公會組成的一個國際聯盟組織。各個會員公會共同磋商,互相支持,努力完成共同的使命:

  ˙以最廣泛有效的方式分發聖經

  ˙以人們通曉的語言,忠於聖經原文來翻譯

  ˙以大眾可以負擔的價錢

  ˙不加宗派性的教義註釋和解釋

  ˙以切合讀者需要的形式,借助各種媒體出版聖經

  ˙並幫助人們認識上帝的話語。

  ˙為了完成這個使命,聯合聖經公會致力與所有基督教會和機構結成夥伴,攜手合作。

  聯合聖經公會的組織架構

  聯合聖經公會這個大家庭有147個會員公會和辦事處,共同在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事工。

  為了更有效推動和完成普世宣教的使命,聯合聖經公會在架構上分為四個區,即非洲區、美洲區、亞太區以及歐洲-中東區。至於聯合聖經公會的總部則設於英國里丁。

  ˙非洲區(區總部設於肯雅):東非和南非區、西非和中非區

  ˙美洲區(區總部設於美國):加勒比海和北美區、中美區、南美區

  ˙亞太區(區總部設於澳洲)

  ˙歐洲—中東區(區總部設於英國)

  公會的始祖「英國及海外聖經公會」

  「英國及海外聖經公會」(British and Foreign Bible Society;簡稱:BFBS)是目前147個聖經公會之母,於一八零四年三月七日正式成立。

  聖經公會的成立原是為了讓威爾士地區和英國的人更容易得到聖經,但這運動很快便拓展了自己的使命和異象。聖經公會在歐洲各國和歐洲以外的地區,陸續設立了辦事處,在當地分發聖經,並建立當地的聖經公會,其中包括荷蘭聖經公會(1814年)、美國聖經公會(1816年)、俄羅斯聖經公會(1821年)和蘇格蘭聖經公會(1861)等。

  為了促使當時不同的宗派廣泛合作,聖經公會特別強調,其屬下的出版不是要標榜某種信仰(或神學)立場,或贊同某種解釋聖經的方法或結論,而是純為普世教會和信徒提供聖經,並為未信者提供接觸聖經的機會。

  聯合聖經公會的成立

  進入20世紀,美國聖經公會非常積極地推動各聖經公會在海外工作方面的合作。直至一九三二年,幾個主要的聖經公會在倫敦舉行第一次正式磋商會議,落實一個聖經公會聯邦的念頭,並認同要在歐洲、亞洲(包括菲律賓、韓國和中國)和南美洲等地區共同合作;但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這個念頭要到戰後才能落實。

  經過多番努力,聯合聖經公會終於在一九四六年五月九日正式成立。在這60多年的歷史裡,聯合聖經公會從最初只有6個公會,很快就增至13個;時至今天,聯合聖經公會已經有147個會員機構和辦事處。

  世界上95%的人口,理論上都已擁有他們能夠理解的聖經—縱然那版本未必是他們的母語,但聖經公會和其他合作機構仍努力不懈地為餘下5%人口(約3億人)服務。

  聯合聖經公會公布最新「聖經語言報告」,截至二零零九年底,以最少擁有一卷聖經經卷計算,聖經已翻譯成2,508種語言。(參附表)截至二零零九年底,以最少擁有一卷聖經書卷的單行本計算:

  洲/地區 單行本 新約/舊約 新舊約全書 總數

  非洲 223 335 173 731

  亞太區 354 516 182 1,052

  歐洲及中東 109 40 61 210

  美洲 148 322 42 512

  人工語言 2 0 1 3

  總數 8362 1,213 459 2,508

  

香港聖經公會

  英國及海外聖經公會成立之初,已經非常關注中文聖經的翻譯工作,後來更與倫敦傳道會(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成立於1795年)合作,進行翻譯中文聖經的工作。

  一八零七年,馬禮遜牧師受任於倫敦傳道會,被委派到中國工作,隨後更展開中文聖經的譯經工作。自一八一一年開始,英國及海外聖經公會(當時稱為「大英聖書公會」)已非常支持馬禮遜的翻譯工作;按資料所得,聖經公會在往後數年的資助總額共7,439英鎊,主要是因為他們高度推崇馬禮遜先生的品格,及欣賞其語言能力。他所翻譯的聖經名為《神天聖書》,於一八二三年完成(在馬六甲印行)。

  在百多年的中文聖經翻譯歷史中,雖然有不少機構參與聖經翻譯的工作,但整體而言,投入最多資源的依然是英國及海外聖經公會,以及後來成立的美國聖經公會和蘇格蘭聖經公會。在《官話和合本》面世(1919年)前,最具影響力的中文聖經譯本《委辦譯本》(1854),都是由英國及海外聖經公會全力支持的,而《官話和合本》則是由這三個聖經公會負責,版權亦為這三個聖經公會所擁有。它們更於一九三七年在國內組成中華聖經會。

  鑒於後來香港與中華聖經會中斷聯絡,所以於一九五零年成立香港聖經公會。香港聖經公會主要出版中文聖經,包括廣東話、廈門語等各種中國方言聖經,供世界各地華人教會採用。

梁林天慧博士

香港聖經公會翻譯及事工主任蔡錦圖博士。

《和合本修訂版》多個不同版本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問道】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靈修果園】

【特稿】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