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自己


2397 期(2010 年 8 月 1 日)
◎ 釋經講道 ◎ 陳錫妹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眾人中有一個人對耶穌說:夫子!請你吩咐我的兄長和我分開家業。耶穌說:你這個人!誰立我作你們斷事的官,給你們分家業呢?於是對眾人說: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就用比喻對他們說:有一個財主田產豐盛;自己心裡思想說:我的出產沒有地方收藏,怎麼辦呢?又說:我要這麼辦:要把我的倉房拆了,另蓋更大的,在那裡好收藏我一切的糧食和財物,然後要對我的靈魂說:靈魂哪,你有許多財物積存,可作多年的費用,只管安安逸逸的吃喝快樂吧!神卻對他說: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凡為自己積財,在神面前卻不富足的,也是這樣。(路十二13-21)

  在巴勒斯坦,一般人要求受人尊敬的老師(拉比)為他們仲裁紛爭,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在這個故事裡,就有一個人要求耶穌為他和他的兄弟分家產,但耶穌拒絕他的要求,不作他們家庭糾紛的仲裁角色,也不想捲入任何有關銀錢的訴訟。而這個要求耶穌作仲裁的,他可能只是要找一個辯護者幫助他去對付他的兄弟,這極可能是耶穌為甚麼如此回答的線索。不過,這卻給予耶穌一個機會,為祂的跟從者訂出一個對錢財應有的態度的機會。

  這個無知財主的故事是路加福音獨有的,故事的主旨不是指擁有財富,而是一個人對擁有財富的態度。故事中的財主得了機會,遇上豐年,所以收成豐厚。於是他決定蓋倉庫來儲存他豐收所得的。問題的關鍵是他看待他所擁有財物的態度;你看見他用的字眼,在第十七至十九節短短的三節經文中,這個財主用得最多,就是「我」、「我的」,三節經文中有五個「我」、「我的」。由此可見,在他的世界裡面,只得他一個人,他沒想到別人,甚至連家人、鄰居、朋友都沒有提及。當人一切以自己為中心的時候,只要求滿足自己的慾望,那麼,他就再也看不到別人的需要、無法走入別人的感受,完完全全的以自我作為生活在中心。對於其他人,他一點也不關心,亦不覺得自己對有需要的人負上任何責任。貪婪就是將上帝賜予我們的財富完全佔為己有。財主的錯誤,是為了追求財富和安逸而漠視了尋求上帝的心意和對社會和他人的責任。

  有一位年輕的弟兄,大學畢業後投身保險界,他拼命工作,每天朝七晚十一,一星期做足六日半。勤力本來是美德,但他是已婚人士,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幹,和滿足自己對物質慾望,所以妻兒不多理,家庭也只是放在一邊,希望用最短的時間賺最多的錢,這樣工作,業績當然很不錯。一天他妻子對他說,兩個小孩子很想爸爸每個月有一個機會同他們去公園玩一下。他說,我現在事業如日中天,你先陪他們吧。他妻子說,我們現在的經濟也蠻不錯,又有自己的物業,你又何必把全部時間都放在工作上,我與孩子都需要你。他說,再給我幾年時間,我希望再擁有南灣向海的房屋。妻子勸解無效,惟有放棄。有一晚,他下班回家,發現家中無人,桌上卻留有妻子給他的紙條。紙條上寫︰孩子往外國升學,他們需要我陪同,再見。

  人很多時都要先滿足自己的慾望,而不願意去考慮他人的需要,這位財主更是如此,而令人難過的是,在他的計畫裡,只停留在吃喝玩樂的層面上,完全沒想到為到自己人生的目標或者為鄰舍做些建設性的事,這個故事耶穌叫我們學習的:

  這個世界除了我之外,尚有你與他︰將眼界、心胸放寬,不要時時都以我為出發點。人要走出自己,看看別人的需要,社會的需要,盡可能伸出援手。

  我們一切所擁有的物質,都是上帝所賜予的。祂不單賜給你我,更是透過我去與他人分享。你有賺錢的本領,這也是一種恩賜,透過你的恩賜,叫更多需要的人得到幫助,是上帝對我們的吩咐,也是我們的責任,要避免貪婪,惟有「謹慎自守」。香港社會風氣是追求財富的擁有和佔有,要突顯出基督教施予和分享的價值觀,就要對此風氣加以警惕。

陳錫妹(香港信義會堅信堂堂主任)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問道】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