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禮遜牧師在《中印搜聞》(The Indo-Chinese Gleaner)曾用Servus筆名,撰寫一些廣州編年記事,其中有「十六行」的列載(見上圖);
1.義和行E-wo-hong,稱為The Greek factory(希臘廠)。
2.集義行Tseep-ee-hong,稱為The Dutch factory(荷蘭廠)。
3.保和行Pow-wo-hong,稱為The English factory(英國廠)。
4.豐泰行Fung-tae-hong,稱為Chow-chow factory(包括巴斯、摩民各國商人雜居之廠)。
5.隆順行Lung-shun-hong,稱為The old English factory,(老英商廠)。
6.喘行Suy-hong,稱之為The Swedish factory(瑞典廠)。
7.孖鷹行Ma-ying-hong,稱為The Imperial factory(帝國廠)。
8.寶順行Pow-shun-hong,稱為The precious prosperous factory(尊富廠)。
9.萬源行Man-yune-hong,稱為The factory of ten thousand fountains(萬源廠)。
10.廣源行Kwong-yune-hong,稱為The American factory(美國廠)。
11.燕子巢Een-tsze-choun,稱為The corner factory(邊角廠)。
12.東生行Tung-sang-hong,按此行為華人行商辦事處。
13.舊公行Kaw-kung-hong,稱為The French factory(法國廠)。
14.呂宋行Luy-sung-hong,稱為The Spamish factory(西班牙廠)。
15.同孚行Tung-foo-hong,按此行為華人行商辦事處。
16.黃旗行Wong-he-hong,稱為The Danish factory(丹麥廠)。
按當年外商在廣州租用廣州十三行商人的商鋪,作為居住和屯貨的地方,外國商人稱之為Factory(廠)(見下圖),而中國商人即稱之為「夷館」。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問道】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