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夫婦考慮離婚的時候,子女往往是重要因素之一,但要判斷離婚對子女影響有多深,並不是一件易事,不同的專家有不同的看法。例如在美國就有兩個專家持相反的意見。
Wallerstein在她2000年發表的著作,The Unexpected Legacy of Divorce: A 25 Year Landmark Study強調離婚對子女的高危一面,離婚帶給兒女痛苦的經驗,他們會經歷情緒低落、學習上的困難及行為問題等。Hetherington在2002年發表另一本追蹤式的研究For Better or For Worse: Divorce Reconsidered,她則認為Wallerstein誇大了離婚的負面影響,她卻強調人有抗逆的能力。雖然離婚初期會對子女有衝擊,但分居或離婚家庭對兒女最常見的長遠影響不是甚麼危機,而是令他們更具備抗逆能力。換言之,大部分來自離婚家庭的兒女都沒有情緒、行為、學業上或精神健康上的問題。
不過,我們不要忽略一個事實,平均來說,父母健全的開心家庭中的孩子依然比分居、離婚或單親家庭中的孩子活得快樂。而事實上按平均而言,父母健全的家庭更能維繫親子關係、不把孩子牽涉入父母的衝突、以及維繫經濟穩定。
最近跟一位父母離婚的女士傾談,她覆述父母離婚給她很多困難,無疑,她很早就學懂要堅強、獨立。她母親因離婚跌入情緒的幽谷,無法好好照顧她。她覆述,若不是初中時信了耶穌,她一定會成為壞女孩。不過,長大後她仍然恐懼結婚,若不是現在的丈夫承諾愛她,和樂意照顧她的母親,她也不敢踏入婚姻。這也是Wallerstein 的觀察,離婚的子女在學業、工作上可能有超卓的表現,但到面對男女感情或婚姻的時候,離婚的影響就會重臨,有人稱為“ Sleeper Effect”睡眠效應。我們不容忽略。
離婚對子女影響是帶來高危還是增強他們的抗逆能力,雖然研究各自有不同的表述,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建立和維持和諧美好的婚姻的重要和迫切性。有時候慨嘆在家庭治療室內能做到補救性的工夫實在有限,我們在教會的層面,可增強婚前輔導、婚姻滋潤的家庭教育工作,預防往往是勝於治療的。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問道】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