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錨之後


2393 期(2010 年 7 月 4 日)
◎ 時事透析 ◎ 羅杰才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這是最好的時候,這是最壞的時候……」狄更斯的名句,為九七回歸的香港下了一個生動的註腳。是好是壞?各有說辭,也各有堅持。

  「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是香港繁榮穩定的基石,亦是政治首創的前後。因此,「政制改革」一直是爭持所在。二零零五年,民主派將之否決,今趟亦可能同樣過不了關。但最終在特首努力,普選聯力爭,中央體諒之下,成功「起錨」。

  船隻起錨,表示要出海,要迎向風浪。因此起錨之後,說不定也會充滿顛簸。何況這艘「政改號」「終極目標」未明,甚至連「路線圖」也無可奉告,就此起錨揚帆,就算不是冒險,也是探險,這只有哥倫布為尋找新大陸可以比擬。但哥倫布並不是一次成功,而是屢屢失敗,最後才能成功跨越大西洋,抵達美洲大陸。請注意,那並不是他原定的目的地,亞洲的中國或印度。哥倫布的「成功」,除了他的勇氣和毅力之外,其實還是有點幸運。未知香港的政改,最終能否如哥倫布一樣幸運抵岸。

  今次能成功起錨,無疑是特首努力,普選聯力爭,中央體恤的結果。但若不是因為有所謂的溫和與激進民主派的抗爭,在社會做成壓力,逼使溝通與談判不至中止,亦不會有如此結果。這並不是說這兩方面民主派沒有不是之處,例如激進派一些辱人的言詞、霸道的作風,都是應受批評,甚至譴責。但如果沒有這些抗爭,原來的方案即使通過,也是原地踏步居多,又何來今日的「起錨」?因此,政改啟航既要乘風開始,亦要破浪前進。

  作為教會,我們亦是船上的一分子,因此既不可能,亦不應該對這船上的人和事,置身事外。因為「政治中立」,應該是「立於政治之中」,也即是不偏激、不偏倚,以持平、理性,兼容、正義的態度,積極的關心,像船上的桅桿,撐起受力於不同風向的帆,這樣,起錨了的船才能安全前進,直達彼岸之目的地。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問道】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