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度新春


2372 期(2010 年 2 月 7 日)
◎ 窩貼家庭 ◎ 沈雅詩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上一代的歡樂新歲

  不同年代的農曆新年,都有著不同的氣氛和特色,生於五十年代的從心會社創辦人吳思源,童年時又是怎樣度新歲的呢?

  思源邊追溯這段童年回憶邊笑道︰「那時候過新年,特別興奮,有很多難忘的印象。」他謂,猶記得六十年代唸小學時,學校一定會在新年前完成所有考試,故此臨近新年,他心情就特別輕鬆,也最愛跟著爸爸媽媽到辦館、海味店四處辦年貨。

  「那時候辦年貨一定要趁早,因為年三十晚過後,所有店舖都會關門,不像現在的超級市場,年三十晚還會延長營業,所以爸爸媽媽通常年廿幾已經開始辦年貨了。」

  究竟那個年代的全盒,通常會擺放些甚麼呢?除了瓜子、椰絲、糖蓮子、糖蓮藕外,當然還有糖果,而糖果之中,最受小朋友歡迎的,就是瑞士糖。「六十年代的瑞士糖是很矜貴的,它的價錢比起發達糖、香蕉糖貴近一倍,所以每個小朋友去到親友家中拜年,見到全盒有瑞士糖都會搶著吃呢!」

  「年廿八,洗邋遢」這個習俗,在思源童年時還是很流行的,吳家上下當日除了會總動員合力清潔家居之外,還會一起炸油角。「我覺得這是個很不錯的家庭活動,我們兄弟姊妹一起打掃,又一起跟媽媽學包油角,氣氛挺融洽。」

  不過,說到令思源最難忘的,還是每個農曆新年有關肥雞的故事。「我媽媽每逢年廿四、廿五左右,便會買兩隻生雞回家,然後用繩子綁著牠們的腳,放在一個紙箱中。每年看到這兩位『嘉賓』到訪,我們幾兄弟姊妹也會很興奮,每天爭著給牠們餧食物,可是,每次當我們和肥雞建立了感情之後,媽媽總會在年三十早上宰了牠們,叫我們哭得死去活來。」

  但看見肥雞成為團年飯的桌上佳餚,貪吃的孩子,很快又把哭聲轉為歡笑聲。「是啊,童年的生活比較清貧,不是餐餐這樣豐富的,所以團年飯吃得特別開懷。」不過,吃團年飯前,吳家必須先進行一個傳統習俗—放鞭炮。

  在一九六七年以前,放鞭炮在香港是合法的,思源小時候雖然住在大廈,但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前燃點鞭炮,非常熱鬧。不過,這種熱鬧的氣氛,相信這一代的小朋友也很難感受得到了。

  上一代的人,非常重視家庭團聚,在農曆新年期間,沒有商店會營業,所以大家唯一的節目就是去親友家中拜年。說到拜年,當然少不了利是,思源表示,六十、七十年代的利是,頂多是五毫和一元一封,如果收到一封五元利是,已經是非常罕有,不像現在的小朋友,動輒也收到十元、二十元的利是。而他的父母,亦規定子女必須過了正月十五才能拆利是,小思源也會乖乖聽從,他說,每年大約會收到數十元利是錢,通常會好好儲起,以備不時之需。這個習慣,很值得我們這一代的孩子學習呢!

 

 

  

當代孩子眼中的新年

  這一代的小朋友對農曆新年認識有多少?他們怎樣看這個傳統節日?又會如何度新歲呢?本報訪問了三位小學生,且聽聽他們的心聲。

記︰記者 陳︰陳凱晴(九歲) 利︰利子謙(十歲) 賴︰賴雯心(十一歲)

記︰你們曉得哪些新年習俗?了解它們背後的意義嗎?

賴︰我知道新年會貼揮春,聞說是要趕走年獸,帶來吉利。

利︰是啊!我爸爸每逢新年也會寫一張「學業進步」的揮春,並貼在我書桌上。

陳︰農曆新年一定有利是、有揮春,只要有利是收,我便開心,哪理它背後的意義呢!

賴︰新年的時候,爸爸和祖母會一起弄髮菜吃,我猜是寓意發財。還有一樣習俗很有趣的,就是新年吃飯、吃魚時,媽媽也會要我吃剩一些在碗裡,我想這是「年年有餘」吧!

記︰有甚麼過年食品是你最喜歡吃的?

陳︰我最愛吃婆婆弄的年糕。

利︰沒錯,年糕黏黏的,吃起來口感很好。

賴︰我很喜歡吃甜,所以也愛吃年糕。

記︰你喜歡過農曆年嗎?為甚麼?

陳︰我喜歡農曆新年,因為我們是中國人啊!況且新年真的很熱鬧,一家人又有機會去逛花市。

利︰我也喜歡過農曆年。說起花市,我的教會有時會在維園年宵市場擺攤檔,多數是賣雜貨和毛公仔,雖然我不是負責「看檔」的,但我會參加敬拜隊,在附近唱新年歌。

賴︰我也喜歡農曆新年,因為可以趁機探望親戚朋友。平日一家人實在太忙了,我要應付功課,爸爸又要上班,所以很少和親戚朋友聯絡,新年就可以聚一聚,我又可以和一大班小朋友一起玩遊戲,很開心呢!

記︰你通常會如何度新歲?有甚麼節目?

陳︰很多時候也是跟爸爸媽媽去拜年。我最愛到姨婆家,因為她家中有隻很可愛的小狗,另外,姨婆又會弄上海年糕給我吃,很滋味的。

利︰我一定會去探太公太婆,平日很少見他們呢!在太公太婆家中,舅公會負責弄飯給我們吃,他的廚藝真的很棒,尤其蒸魚,我覺得水準比酒樓更高。

記︰有沒有一個農曆年是你最印象難忘的?

陳︰對我來說,三歲那年的新年是最特別的。因為三歲之前,我還沒有甚麼記憶但三歲時,我卻清楚記得去了遊樂場,那是我人生第一次有熱鬧的感覺,所以特別印象難忘。

賴︰我八歲那年回鄉度歲便最開心。我的家鄉經常下雨又潮濕,但那年卻特別乾爽,我和家人可以一起玩煙花。還記得玩煙花的地方附近有一個湖,我很頑皮,把煙花投入湖中,結果弄得如雷般的「??」聲,很驚險呢!

利︰我最印象深刻是有年教會在維園擺攤檔,我給他們買了一個咕臣,那個咕臣很有趣,外型是個啤梨,但你把手伸入咕臣的中間,它便會彈一個公仔頭出來,而按下去又有「咇咇」聲,我很喜歡這個咕臣,所以特別記得這個新年。

 

  

你有和神「拜年」嗎?

  中國人最重視農曆新年,尤其年初一,更加是個大日子,家家戶戶都聚首一堂,慶賀新歲。相比起來,教會就顯得較冷清,因為不少教會為免阻礙會友拜年及享受天倫之樂,一般都不會在這天舉辦崇拜活動。究竟教會是否真的有需要「讓路」?新春崇拜的意義又何在呢?

  香港基督教崇真會窩美堂是少數在新春大年初一仍然堅持舉行崇拜的教會,而這個傳統,更在這所有百年歷史的鄉村教會中,持守了超過六十年。

  「我記得,自從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之後,窩美堂便開始有新春崇拜了,這麼多年來,一直也沒有停止過。」七十五歲老教友張天生對記者說。

  張伯透露,從前窩美堂的教友,大多數是靠務農維生,為了糊口,不少教友一星期七天都要下田工作,因此未必可以常常來到教會聚會。惟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習俗,無論工作如何忙碌,農曆新年大年初一也一定會「收爐」,所以窩美堂便特別在這天設立崇拜,讓一眾教友能夠在主裡真真正正享受安息,也讓信徒可以趁機聯誼問好。

  窩美堂是一間客家教會,張伯憶述,昔日年初一回到教會,氣氛格外熱鬧。「崇拜之前,我們會『夾手夾腳』弄一個二十至二十五斤重的大茶果,待崇拜之後,與弟兄姊妹齊齊分享,互相祝福。」

  雖然今天的窩美堂,已經沒有新年做茶果的習俗,但新春崇拜的屬靈傳統依然保留,而喜樂洋洋的氣氛,也同樣洋溢教會。窩美堂傳道人黃瑞吟姑娘笑言︰「最喜歡在農曆新年看到會友穿著過年服飾,尤其少男穿起唐裝、少女穿起旗袍的樣子,真的很有趣,很有新年氣氛。」

  不過,說到底,新春崇拜的主角,還是我們三位一體的神。農曆新年寓意一年伊始,萬象更生,黃姑娘認為,教會在這天舉行崇拜,意義特別深遠。「藉著新春崇拜,可再次提醒會友,要確認神是掌管天地萬物的主宰,神的話語也是我們生命的力量與方向,所以只要專心倚靠祂,新一年就必有最好的引導。另外,崇拜後再去拜年,信徒便更加有從神而來的愛心、平安與喜樂,可以把從神而來的祝福與人分享。」但願今個農曆新年,你也能一起來敬拜愛我們的主吧!

吳思源對童年時的農曆新年,充滿美麗回憶。

陳凱晴(右)、利子謙(中)和賴雯心(左)對新年習俗雖然認識不多,但也十分喜歡這個傳俗節日。

香港基督教崇真會窩美堂黃瑞吟傳道,鼓勵大家在大年初一跟我們的主「拜年」。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三人行】

【問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

【窩貼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