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逃避的災難-從《2012》談起


2369 期(2010 年 1 月 17 日)
◎ 女傳道手記 ◎ 丹雪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聖經中的末日預言,以及這十年來頻仍的災難,都成為好萊塢最佳的素材。雖然神早有不再用洪水毀滅大地的應許(創九11),二零零四年《明天過後》和二零零九年底《2012》兩部片,都以熱門的溫室效應為引子,因之而來的末日洪水災難作為故事背景。

  聖經中的洪水,起因並非全球暖化,但就和全球暖化的前因一樣,都是人類犯罪的結果。挪亞的時代全人類敗壞,心裡所想的盡都邪惡。若可以拯救就不會毀滅,那是神一次痛心的決定,要用洪水滅絕自己所造的一切。

  在一點也看不到會有洪水跡象的一百二十年裡,惟有敬畏神的挪亞,因為相信神發出的警告,存心順服神的命令,造了方舟,以致當大水氾濫時,全家得以存活。(來十一7)幾千年後,當耶穌預言末日必定來到時,則明說:「那日子、時辰,沒有人知道,??惟獨父知道。」(太二十四36)然而,歷來始終有人不斷預測這時日。

  就如一九九七年三月美國的「天堂之門」事件,三十九人集體自殺。因他們認為在海爾.波普彗星之後,有艘高人類一級的飛碟,要載他們回外星球去。因此他們要趕在彗星來到之前,擺脫人類軀體。《2012》的導演則採用古馬雅曆法傳說,世界末日定在二零一二年。

  最先發現地球核心異常加溫的印度科學家,既無法阻止災難,也沒能倖免於難。八大工業國領袖得知情報後,和以巨額購得船票的富賈,聯手祕密展開在西藏建造方舟的逃生計畫。為何保密?因害怕公布實情,將影響股市、民心、社經政治的穩定;也因方舟能載的人數有限。

  畢竟是催生英雄主義的美國片,最終美國總統決定不上船,末日前夕,他要讓民眾知道實情,以致能把握機會和所愛的人道別。影片用了不少鏡頭表達,死別在即,人才明白惟彼此相愛與互相饒恕,才是最要緊的。我想到老北川縣城,那些埋在扭曲變形建築下的生命,突如其來的災難,可能讓他們在愛的事上感到遺憾吧?但,也不盡然。

  就如在成都搭出租車,閒聊中,夥伴問司機地震發生後,是否對生命有新的體會?他答得爽快:「我的朋友都覺得,幹嘛辛苦攢錢?一場地震,甚麼也不剩。趁著有命,能玩就趕快玩。」如此不同於我們聽慣了的,諸如更加珍惜親情友誼、把握生命之類的答案,讓我們默然相對。

  耶穌說,洪水之前的時代,人們只關心吃喝嫁娶的事,直到挪亞進方舟那天;挪亞的時代怎樣,末日祂再臨之時,情況依舊。有罪的人很難從歷史中學教訓。全球暖化或者能讓人相信,末日並非宗教人士子虛烏有的恐嚇,但人們是否因此而願意接受基督的救恩、離棄罪惡?又另當別論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三人行】

【問道】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