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十二月廿四日平安夜,大街小巷都會傳出〈平安夜〉。遠遠傳來裊裊歌聲,真的好像是天使在天邊歌唱。
〈平安夜〉一曲曲詞家喻戶曉:「平安夜,聖善夜,萬暗中,光華射,照著聖母也照著聖嬰??」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
空城由歌詞中「聖善」一詞聯想開去,倒也發現好些有趣的問題—「聖善」在和合本的《聖經》中只出現過一次,就在《羅馬書》第一章四節:「按聖善的靈說,因從死裡復活,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如今新譯本把首句新譯為「按聖潔的靈說」,把「善」字新譯為「潔」字;細味之下,似乎不無道理。
「聖善」一詞如係譯者另標新義的話,大概可以依字面意義解作「(德性上)既崇高又至善」,讀者大致望文可以生義。只是仔細分析,「聖善」一詞本有其意,查《詩經》〈邶風〉〈凱風〉詩云:「母氏聖善,我無令人。」「聖善」後借為對母親的美稱。《文選》楊修〈答臨淄侯箋〉「體發旦之資,有聖善之教」一語可證。和合本《羅馬書》譯文採用「聖善」去形容「靈」,不知譯者本意是否真的有意把「靈」比類於慈祥的母親,如果不是的話,「聖善」一詞又似乎真的有修訂的需要。新譯本把「聖善」新譯作「聖潔」,其背後理由未知是否與空城所想者相同。
只是話得說回頭,「聖善」一詞的本意實在並不普遍,知其本意者甚少,而「聖善」的字面意義又直接又明白,在傳達意思上一點都不會產生問題。「聖善」用作「對母親的美稱」這個意義雖云於古有據、客觀存在;但到了今天「對母親的美稱」這個義項大概是已成了「義項中的化石」,在日常的溝通中根本用不上。在這個前提下,又是否有必要放棄「聖善」這個用語呢?
整個和合本的譯文中只用上了一次「聖善」(holiness)去直接形容「靈」,再細看八十七次使用「聖潔」(holy一詞派生開去的相關用詞)的語例中,都沒有用「聖潔」直接形容「靈」的例子(用來形容父神倒是有的);由此看來,和合本的譯者似乎是很有意識地分開「聖善」和「聖潔」的指稱對象。至於這個分別是否有必要保留或修訂,則空城道基未深,就不敢亂說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三人行】
【問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