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保健


2360 期(2009 年 11 月 15 日)
◎ 窩貼家庭 ◎ 沈雅詩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智慧與身量齊成長

  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每一個階段都為父母帶來喜悅,尤其是看著子女快高長大,健康聰穎。然而要達成這個願望,家長本身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因為要有他們的照顧和教導,小孩子的智慧與身量,才能夠得到最美好的發展。

  十歲的洛恆,幸運地擁有一個好母親,在母親的悉心照顧下,他體魄強健,而且有一顆喜樂的心,十分討人喜愛。媽媽黃太表示︰「我一直認為,保持小朋友的健康,應該從兩方面做起,第一是盡量減少他們身體上的病痛,那就是要幫助他們吃得好、睡得好;其次,是要保守他們心靈上的聖潔,即是思想要樂觀正面,不想不好的東西。」

  因著媽媽對健康的重視,洛恆從小就知道零食、汽水等食物少吃為妙,由於不胡亂吃東西,所以小男孩的正餐吃得非常好,米飯更成為他最喜愛的食糧。另外,洛恆也喜歡吃魚和肉,然而,他和很多小朋友一樣,不太愛吃蔬菜和水果,黃太惟有想盡辦法,改變兒子這個偏食的習慣。「在蔬菜方面,我會嘗試用不同的配搭和烹調方法去引起他的食慾,亦會多講鼓勵和讚賞的說話,勸導洛恆多吃一點。至於水果,我便提議他帶回學校當茶點吃。」黃太說,經過一段時間訓練,洛恆不愛吃蔬果的情況已漸漸得到改善。

  想孩子身體健康,除注意飲食之外,運動也相當重要,黃太深明這個道理,因此她每星期都會帶洛恆去游泳和打兵兵球,希望透過這些運動強化兒子的心肺功能,以及鍛鍊他的手眼及小肌肉活動的協調能力。另外,在秋冬季節,黃太一家人更會經常郊遊行山,既有益身心,也是很好的親子活動。

  談到心靈健康,黃太指出,不二之法是帶小孩子來到主耶穌的跟前。洛恆還在襁褓的時候,黃太已經帶他返兒童主日學,讓他感受耶穌的愛;當洛恆開始懂事,黃太每晚便跟他說兒童聖經故事,又與他一起祈禱,現在黃家每晚的謝飯禱告,也是由洛恆負責領禱呢!事實上,洛恆雖然年紀小,但對聖經的教訓,他記得一清二楚,而且謹守遵行。

  舉個例子,黃太和丈夫偶爾也會外出,讓孩子自己留在家中溫習功課,但乖巧的洛恆絕不會趁爸爸媽媽不在家的時候偷看電視。黃太亦曾經問過洛恆為何會如此誠實,小孩子回答道︰「因為我知道即使瞞過父母,也瞞不過天父,因為天父在暗中察看。」縱然只是小事一樁,但已教黃太十分安慰,也使她更加確信,神的話語,就是兒童心靈保健最需要的營養劑。

  

踢走肥胖問題

  很多父母都以為,孩子「白白胖胖」是健康的表現,所以總想他們多吃一點,但其實這樣做,隨時有機會由「愛」變「害」,因為據統計資料顯示,本港小學生的肥胖比率高達百分之二十一,即是平均每五名小學生,便有一名屬於肥胖。專家指出,兒童肥胖較高機會患上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情況值得關注。

  註冊營養師劉立儀表示,評估兒童是否有肥胖問題,可以透過量度脂肪、身高與體重比例等方法,而較為簡單的,是量度小朋友的腰圍(見表)。六至十二歲兒童,女性腰圍上限由六十三至七十二點八厘米,男性腰圍則由六十九至七十九點七厘米,若腰圍超準,即表示屬於肥胖。

  導致兒童肥胖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不良的飲食習慣。劉立儀稱,在這個富裕年代,即使是小朋友,他們對食物的烹調手法或味道要求也相當高,相對上一代的粗茶淡飯,生活質素無疑是提高了,但從健康角度,卻在不斷倒退中,並帶來肥胖等各種問題。

  她續謂,神起初為我們提供的食物,原本是最天然的,所以我們的飲食習慣,也很應該回歸自然,就是吃得簡單,而且奉行低脂、低糖、低鹽的原則。

  在營養方面,劉立儀指小朋友最需要是吃得均衡,以小學生為例,他們三餐需要進食適量飯、粉麵、麵包等穀類食物,而午餐和晚餐也要有半碗至大半碗蔬菜,以及二兩肉類。另外,每天最好喝一至兩杯脫脂奶,讓小朋友攝取足夠鈣質。

  想小朋友吃得開心健康,劉立儀設計了兩款色、香、味俱全的營養食譜,家長不妨參考。

  

吞拿魚蕃茄杯(2人份量)

  

材料︰蕃茄2個、水浸吞拿魚4湯匙、粟米2湯匙、青瓜粒1/3杯、低脂乳酪2湯匙

做法︰ 1.蕃茄洗淨,切去頂部及掏去果肉,備用。2.將吞拿魚加入粟米、切粒青瓜及乳酪拌勻,然後放入蕃茄中即可。

  

彩虹雞丁(2人份量)

  

材料︰去皮雞脾肉160克、青椒1/2個、紅椒1/2個、蜜桃1片、芥花籽油2茶匙

醃料︰粟粉1/2茶匙、胡椒粉少許、鹽1/3茶匙

調味料︰鹽少許、糖1/3茶匙

做法︰1.雞脾肉切粒,醃大約30分鐘。2.蜜桃洗淨後去皮去核,切片待用。3.青、紅椒洗淨,切片待用。4.雞丁用芥花籽油炒至七成熟,盛起待用。5.起鑊再炒青、紅椒,再加入雞丁炒至全熟。6.放入蜜桃和調味料炒勻,即可上碟。

  

孩子飲食四大原則

  「民以食為天」,尤其小朋友便更加愛吃,但如何才是吃得健康,羅樹榮醫師說,從中醫角度來看,最重要是四大原則。

  第一,食得地道。羅醫師指出,上帝用泥土造人,所以人體中的元素與泥土的化學元素相近,因此多吃天然土產對身體有益。然而,食用者的居住地應與食物產地一致,換句話說,南方人便吃南方食物,北方人便吃北方食物,在食物上不宜跨區。

  事實上,神的創造和設計是很奇妙的,有沒有想過,為甚麼在中國北方的長白山,只找到人蔘,但又找不到夏枯草?相反,在中國南方,卻有夏枯草而沒有人蔘呢?是神不公平嗎?羅醫師說,那是因為南方人的體質根本不需要人蔘,所以只吃神為我們在地區上所預備的,已經足夠有餘。

  第二,食得均衡。聖經教導我們要看自己合乎中道,所謂中道,即是平衡,在飲食上也該如此。羅醫師謂,小朋友切忌暴飲暴食或偏飲偏食,應該吃得均衡,而且要盡量遠離不健康的食物,例如味道太濃、太甜及煎炸食物,以免引起腸胃病。

  第三,食得經濟。羅醫師稱,孩子需要的是簡單正常的飲食,因此父母不需要刻意為他們進補或烹調山珍海味,從營養角度,廉價的紅衫魚亦不遜於石斑呢!

  第四,食得感恩。羅醫師笑言,不時聽到家長為小朋友不開胃的問題而煩惱。他認為,很多小朋友不是不開胃,只是這一代的孩子,選擇太多,容易造成挑剔嘴刁。所以父母最重要是教導子女存感恩的心,那麼他們自然會珍惜食物,吃得開懷。

  

識多一點點

涼茶降火?

  不少家長一聽到孩子說生「飛滋」、喉嚨痛,第一時間就會聯想到他們是「熱氣」,於是給他們煲涼茶降火,但原來在中醫角度,「火」有分「實火」和「虛火」,如果搞不清的話,胡亂降火,只會適得其反,令身體受損,導致體力下降。羅醫師說,父母可以從下列四種徵狀來簡單分辦子女是屬於「實火」還是「虛火」。

  一、體溫︰體溫經常高於37℃者,屬陰虛。

  二、喉嚨痛︰如吞口水痛,吞食物不痛的,是陰虛;相反,如吞口水不痛,吞食物很痛的,是實火。

  三、飛滋︰熱性飛滋成粒狀,甚至含濃;寒性飛滋,範圍較大,或像小山丘,或微微凹陷。

  四、牙痛︰實火是牙痛;虛火是牙肉痛。

  羅醫師說,如果分辨到小朋友真的是「實火」,可使用涼茶清熱;如果小朋友是「虛火」,則可嘗試飲用椰青或椰子雞湯,有滋陰的療效。

  

孩子煩躁怎麼辦?

  

  如果小朋友經常心煩氣躁,羅醫師推介飲用甘麥大棗湯。

功效︰舒緩中樞神經。

用料︰浮小麥一兩,甘草二錢,大棗五粒。

製法︰用料洗淨後,加入五碗水,水滾後轉慢火煲三十分鐘,當代茶飲用。

  

聰明伶俐有妙法

  

  羅醫師說,醫書記載一款「聰明湯」,有助增強孩子的記憶力,提升思維能力,家長不妨試試。

功效︰激活神經系統,增加信號的流量和質量。

用料︰石昌蒲八錢,遠志通三錢,益智仁三錢。

製法︰用料洗淨後,加入三碗水,水滾後轉慢火煲三十分鐘,當代茶飲用。

洛恆在媽媽黃太的培育下,身心靈也發展得很健康。


劉立儀指出,香港小朋友愛吃煎炸食物,加上缺乏運動,是導致肥胖的原因之一。



羅樹榮醫師認為,食得天然和地道,是最重要的飲食原則。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日光在心】

【三人行】

【問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

【窩貼家庭】

【特稿】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