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福音機構的主任來我教會講道,他一開始就這樣說:「我的機構準備聘用一位全職的女傳道,我傻更更地找她所屬的教會牧師,請求教會在她的薪金上全數奉獻支持她,牧師答允了;後來,牧師傻更更地在執事會中轉達這個提案,執事們一致通過;然後,執事會主席傻更更地諮詢全體會友對這個提案的意見,結果全體會友傻更更地贊成了。」我雖然對當中所強調的「傻更更」感到詫異,但覺得整個開場白尚可接受,因它可替講題「勇於承擔」鋪路。
然而,我愈聽下去愈覺得刺耳。他的講道經文是約翰福音六章一至十三節,那是五餅二魚的故事,他說:「在第五節,耶穌傻更更地問腓力......在第七、八節,門徒給耶穌的回應也是傻更更的。」到了講道的結尾,他又重複使用「傻更更」一詞,說:「弟兄姊妹,若有一天我傻更更地找你們教會的堂主任,請求教會奉獻金錢支持我所事奉的機構,而堂主任答允了,之後,堂主任傻更更地......執事們傻更更地......那麼,希望你們每一位會友也傻更更地贊成。」在短短半小時的講道中,「傻更更」一詞重複用了二十多次!
我禁不住問:在講道中有必要用同一個粵語詞彙二十多次嗎?可否間中使用「傻更更」的近義詞,如「愚蠢」、「糊塗」,以免單調?另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會眾聽完這堂道後,印象最深刻的是甚麼?是約翰福音第六章嗎?恐怕不是。是講員所呼籲的──勇於承擔,奉獻支持福音機構嗎?恐怕也不是。我猜會眾記得最清楚的,就是「傻更更」一詞。
我無意在本文談論「講道學」,只想指出在講道時段中會眾的期望是甚麼。一般來說,會眾除了期望聽到真理的道和福音事工外,也期望講員能用豐富而非單調的詞彙去傳達信息。
常站講壇的牧者和機構領袖啊,讓我們彼此勉勵,多吸取和運用豐富的詞彙吧!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日光在心】
【三人行】
【問道】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教會觸覺】
【特稿】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