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強幹」到「柔靜」


2355 期(2009 年 10 月 11 日)
◎ 三人行 ◎ 玫珊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這次去北美探望母親,見她的神情顯得比去年更容易「淡出」。今年八十一歲的她,後半生經過三次大手術、加上化療,如今體重不到九十磅,腦力記性也大大衰退了。

  現在才認識母親的人,很難想像她往昔精力旺盛、辛勤能幹的樣子。由於三歲時喪父失怙,小小年紀曾寄養別人家,經歷過抗日戰爭的逃難,在諸般磨練中形成了一種好強打拼的性格,以多方的能幹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可能因為從小缺乏溫柔的呵護,她一直沒有機會發展其柔性安祥的一面。

  人只能提供自己所擁有的,自己所沒有的,也無從給予人。我小時候,物質生活上既受惠於母親的辛勤能幹,精神情緒上也震懾於其強勢性格捲起的飛沙走石。上小學時,最怕老師讓我們寫「我的母親」之類的作文,因為知道自己的母親絕對不符合一般概念中的「慈母」形像??

  如今的母親卻像變了一個人,不再辛勤能幹,但也不再強硬火爆。進入老境後,身體情況的變化「繳了她的械」,令她放慢下來,不再管事、也無須講求效率了。我最欣賞她現在可以一笑置之地說:「隨它去吧??」

  不再在乎,她變得安然自在,甚至有了柔和細膩的心境,喜歡靠在沙發上看窗外的藍天綠地、樹木鳥兒,說這樣非常享受,彷彿回到了早年台灣的草山(陽明山)。從照顧者,變成了被照顧者,不須再證明自己的「有用」價值,親身感受到家人無條件的關心愛顧,她開始會說滿意、感謝、稱讚人的話。

  母親的精神有限,注意力經常遊離,只能簡單短暫的交談。無話可說的時候,我試著用指壓按摩她薄瘦的肩膀背脊,她立即抖擻地直起背來,像孩子般地驚喜道:「好舒服??」,又恐怕給我添麻煩,勸道:「妳也休息休息吧??」日漸衰老的身骨底下,仍像幼年時那樣渴望溫柔的呵護觸摸?

  主日崇拜時,在四、五十人的小教會裡,我坐在母親的旁邊,見對數字已漸失去概念、常忘了今天是星期幾的她,一臉肅穆地望向前台,跟隨著整個程序,到了時候,熟練地從左邊衣袋掏出預備好的兩塊錢,投入奉獻袋。散會後,轉往隔壁的愛宴廳用餐,又見她敏捷地從右邊衣袋掏出預備好的兩塊錢,投入餐費罐??用餐完畢,站起身來,一定將椅子推放回原位,乖得像一個規矩的小學生。

  父親過世已經十一年了,上帝仍留風燭殘年的母親在世上,彷彿給她機會稍微補償早年的缺失遺憾,也讓我們作兒女的可以比較全面地認識她!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日光在心】

【三人行】

【問道】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教會觸覺】

【特稿】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