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孩子、飽孩子(下)
第 2355 期(2009 年 10 月 11 日)
◎ 時代講章 ◎ 鄧瑞強
耶穌是真正的神,但我們卻喜歡偶像,因為我們控制不到神,卻能控制偶像。若耶穌是「嗎哪」,則偶像就是我們製造的零食。我們可以調校零食的味道,你喜歡朱古力味就朱古力味,你喜歡芒果味就芒果味,零食最能滿足人的慾望,但對身體無益。耶穌講甚麼變得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耶穌聽我所講的。耶穌對我的要求變得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耶穌實現我的要求。恩典太抽象,最後最好能變成可控制的感受。只要我流淚,就表示神的愛是真的,就表示神的恩典臨到了我。我的感受才是真的,神到底愛不愛我反成為其次。當然,人間的愛情也是這樣。
耶穌是「嗎哪」,是一種「不知是甚麼」的東西,但是,我們想要的,是能被我們控制的東西。遠離「嗎哪」,人就很難接近耶穌。
猶太人因為耶穌說「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就私下議論他,(約六41)
說:「這不是約瑟的兒子耶穌嗎?他的父母我們豈不認得嗎?他如今怎麼說『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呢』?」(約六42)
猶太人將耶穌看成完全可被掌握的對象,他們掌握耶穌的身世,掌握耶穌的社會背景,掌握耶穌的來龍去脈,他們以自己可掌控的東西來理解耶穌,當然看不到耶穌的神聖,故此,也不可能接受他。這些人很難得到生命的飽足。
每樣事物都有其「價值」(value),但「價值」像「嗎哪」,很難掌控,人為了方便掌控,便將「價值」變成「價格」(price),經過量化,一切便可比較、可被掌控了。一隻很美的狗,我們欣賞牠,牠有一種無法掌握的價值。但只要這隻狗有一個價格,如:值三百元,則我們便掌握了牠和其他狗隻在巿場上的價格差異,我們也知道我們是否有能力擁有牠,是否想擁有牠。
事物的價值原本像「嗎哪」,不能被我們掌控,但我們不喜歡「嗎哪」,我們不喜歡有一種「不知是甚麼」的東西。我們試圖將「嗎哪」定一個價。一個女孩子的生命,有無限的價值。若有人向她問價,而她卻又還一個價的話,則一切價值失去了,只留下價格。生命的一切神祕也失去了,只留下可被操控的驅體。生命的豐裕失去了,只剩下赤裸裸的貧窮。朝聖的生命失去了,因為神聖隱藏了。曠野也失去了,因為只留下商場的一買一賣。「嗎哪」沒有了,那個「不知是甚麼」的神祕沒有了,只留下沒有價值的價錢牌。失去了對事物價值的欣賞,生命將飢餓得無以復加。
哲學家西美爾(Simmel)寫了一本書,叫《金錢哲學》。他指出,在金錢世界裡,由於一切事物都以金錢標價,每樣事物的真正價值反而隱藏了。若果一罐可樂的價錢貴過一罐汽油,則我們很容易便認為,一罐可樂的價值貴過一罐汽油。若果一個人的巿場價值貴過另一個人,則我們很容易便認為,這個人的價值重要過那個人。我們若用價錢去理解所有事物的話,則我們將失去事物本身的價值。失去了事物的價值,我們的生活變得空洞,心靈亦變得飢餓。現代人總是覺得不知如何獲得豐足的生命,是因為我們失去了事物的價值,是因為我們將天父賜的「嗎哪」變成商品。
「嗎哪」是拒絕被訂價的,因為這是一「不知是甚麼」的東西。對於一「不知是甚麼」的東西,你如何能訂價呢?只有當我們放下價格的比較時,我們才能學會欣賞事物的價值。
神天天賜人新鮮的「嗎哪」,人天天領受從天父而來的恩典。生命多麼飽足。但人不喜歡這些不被控制,不能收藏的「嗎哪」,人還是喜歡自己造餅,努力收藏,縱使這只是塑膠的餅,不能叫人飽足。
耶穌說:這不是說,有人看見過父,惟獨從神來的,他看見過父。(約六46)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信的人有永生。(約六47)
我就是生命的糧。(約六48)
主耶穌見過父,他的生命與賜「嗎哪」的天父完全合一,他的生命流露著天父的美意,他的生命也就是天父賜給世人的「嗎哪」,這就是天父無窮的大愛。愛,不能量化,不能掌控,卻肯定被愛者的無限價值。領受這真「嗎哪」的人,就是能愛的人,在施予中體會生命的飽足。
面對「嗎哪」,你如何領受?你是一個餓孩子,抑或是一個飽孩子?(全文完)
(本文為鄧瑞強博士於今年八月九日在中文大學崇基禮拜堂主講「曠野、行旅、嗎哪(下)—餓孩子、飽孩子」之講章)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日光在心】
【三人行】
【問道】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教會觸覺】
【特稿】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