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之過?


2326 期(2009 年 3 月 22 日)
◎ 問道 ◎ 許立中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最近教會一位弟兄久病過世,遺下妻兒,令人惋惜。一群熟悉他的弟兄姊妹感到內咎和自責,因他們曾為該弟兄的癌病和腦炎徹夜禱告,求神醫治,結果弟兄延長了幾年壽命,但又活得很痛苦,雖然活著卻受盡疾病煎熬。現在終於辭世了,弟兄姊妹怪責自己是否禱告不力,抑或是從起初便「祈錯」了,令弟兄苟延殘喘反為更痛苦?

  弟兄久病過世,遺下妻兒,確實是令人婉惜。更令人感到氣餒和迷惘的,是我們永遠摸不清為何上主有時似乎對最絕望的呼喊置若罔聞,有時卻又對一些看似無關痛癢的雞毛蒜皮的小事大施憐憫—起碼這是作為旁觀者的主觀感受。抑或,這純粹就只是旁觀者的主觀感受?

  每逢基督徒遇上這類事情,最自然的反應當然就是為病人代禱,祈求醫治。這是絕對可以理解的人之常情。問題是我們應該視之為一種善意的祝願,抑或既是奉主的名祈求,就好歹得有個說法,免得羞辱主名?這樣的話,如果我們看不見事情有明顯的改善,就只好測度上主必然有祂測不透的美意;可是,倘若當事人果真延長了壽命,就像上面提到的例子,有時卻又叫人懷疑這會不會只是延長了疾病的煎熬?到底應該祈求減少痛苦早日見主,還是延長年日榮耀主名?這確是個費煞思量的問題。

  有一次在火車上聽到兩個人的對話(嚴格來說,是一個人向另一個人發牢騷):「一個人醫好了,他們就大鑼大鼓,那更多沒有被醫好的人又怎樣?」他明顯是在質疑某些基督徒宣揚上主醫治大能的見證。而這樣的質疑似乎又言之成理:死了就說有上主的美意,活過來就說是上主的大能,那還有甚麼討論的餘地?這些無法證實或證偽的指稱,聽起來確實更像是沒有認知意義的自圓其說。

  我們果真相信我們的想法和判斷高過上主的想法和判斷,而我們的禱告能夠動搖並改變上主的心意,縱然祂清楚知道我們日後必然會為這些想法和決定而後悔?上主會否因為我們「禱告不力」,而對某些本該加以援手的事情坐視不理、袖手旁觀?又會否因為我們無知「祈錯了禱」,而被逼插手干預一些祂本不該插手干預的事情,以致最後竟然「好心做壞事」?

  你看,當我們願意坐下來思索這些想法背後的含意,就會驚覺這樣的心態思維跟一個終日沈醉於奇幻小說世界的孩子無異。

  但我們又該如何處理那從小就被教導相信的寶貴信念:亞伯拉罕不是為了瑣多瑪和俄摩拉而跟上主討價還價嗎?末底改不是在以斯帖進諫皇上之前呼籲猶大全民禁食三日三夜嗎?這些當然都是事實。但上主最後又有沒有「屈服」於亞伯拉罕情辭懇切的討價還價?而早在猶大全民禁食之前,上主不就早已定意要拯救他們嗎?(斯四14)這集體行動與其說是要以誠意打動上主的心,不如說是要表明全民對上主的投靠,並清晰地定睛於上主的作為。

  聖經記載耶穌看見一個生來瞎眼的人。「門徒問耶穌說:拉比,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是他父母呢?耶穌回答說: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約九)。在這個破碎殘缺的塵世,叫人感到遺憾的事比比皆是;雖然那生來瞎眼的人最終得到了醫治,但芸芸眾生中得到特殊恩眷的始終只是少數,而基督徒並不得到特別豁免。畢竟,健康與否,這世界終究不是我們永久的家鄉。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婚內情緣】

【日光在心】

【問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

【青蔥校園】

【書中有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