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衝突(四)將人民放在首位


2322 期(2009 年 2 月 22 日)
◎ 時代講章 ◎ 龔立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以往數篇文章主要針對猶太人傳統及其歷史行為如何導致當下以巴衝突。然而,以巴衝突的主角不是只有以色列,更有巴勒斯坦人,其中之一就是哈瑪斯組織。

  

懷疑與信任

  簡單來說,哈瑪斯組織於一九八七年成立,目的是要爭取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巴勒斯坦國。在二零零六年前,巴勒斯坦的執政黨是Fatah,而不是哈瑪斯。雖然Fatah成員中有些是武力組織,甚至有使用暴力的例子,但它沒有被西方社會視為恐怖組織。事實上,一九九零年代有關以巴和平協議都是與Fatah有關。但自其領袖亞拉發於二零零四年離世和Fatah的領導層出現分歧,哈瑪斯在二零零六年巴勒斯坦國會選舉中,贏得一百三十二席位中七十六席。按民主原則和理念下,我們應該尊重巴勒斯坦人選舉的結果,但有感於哈瑪斯的威脅(因哈瑪斯曾發動自殺式襲擊和發射火箭炮,並被視為恐怖組織),以色列干預巴勒斯坦選舉結果,並限制哈瑪斯只可以在加沙活動(不包括西岸)。此外,以色列重重封鎖加沙,甚至以追求和平為由空襲加沙。這簡短歷史帶出數個值得留意的課題:第一,哈瑪斯在國會選舉的勝利反映巴勒斯坦人的意願;第二,哈瑪斯的成功反映多年來以色列沒有遵守讓巴勒斯坦國成立的協議,以致巴勒斯坦人被迫要走向暴力;第三,以色列以各種方法干預巴勒斯坦的政治生活。單從這些現象來看,以巴共存似乎變得無可能,不但因為信任從沒有建立,更因為他們已相信暴力。但若相信人民才是國家的主人時,我們就不要放棄諦造和平的機會,因為人民比國家更嚮往和平。

  在我訪問以色列期間,有多位巴勒斯坦人跟我說,「猶太人不是我們的敵人,以色列政府才是。我們的朋友中有猶太人,我們不但有互訪,更彼此慶祝。」

  另外一些巴勒斯坦青年人說,「我們不一定需要建立一個巴勒斯坦國。我們期望看見一個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共存的國家。我們要共同生活,不要分割。

  若從哈瑪斯成功當選來看,以上的看法並不是巴勒斯坦人主流的想法。雖是如此,但這不等於這願景是不可能,因為真正和平不只是維護自己權力,更看見他者是可接觸,並成為朋友。我相信透過這樣的民間運動,以巴衝突總會有諒解的一日。

  

宗教的角色

  當權者不會明白將人民放在民族或國家之上的道理,因為他們已習慣看人民為服務民族或國家,以致他們相信惟有民族或國家安全,人民才有安全。令人吃驚的,就是當某種民粹和國粹主義已滲透人民的生活時,人民也會變得瘋狂,失去判斷是非的能力。更重要,人民已看不見他者也是人,也有家庭,也有夢想。宗教是否可以就此發揮它的貢獻?

  第一,宗教要拒絕成為某一民族或國家的宗教,而要成為眾人的宗教。意即,當猶太教只成為猶太人的宗教時,猶太教就會被猶太人政治意識利用,而失去它對整體人類的貢獻。同樣的邏輯也發生在伊斯蘭教身上。此外,基督徒也需要從錫安主義走出來,以致基督教不需要支持以色列才是正統基督教。當宗教可以擺脫成為公民宗教時,它就可以讓其信徒看見他者也是人的道理。

  第二,宗教可以推動不同宗教人士接觸和交流,讓誤解可以化解。當伊斯蘭教信徒被標籤為恐怖分子時,宗教需要努力打破這樣的迷思。事實上,當下很多的誤會不但從偏見而來,更因從長期沒有接觸而來。宗教本身所代表的超越性應可以為彼此的懷疑製造彼此認識的契機,甚至可成為朋友。

  第三,當時機成熟時,不同宗教可以考慮合作辦學、醫院和社會服務等等。我相信這些合作有助各方更多理解。當不同宗教(基督教、天主教、正教會、伊斯蘭教和巴哈伊教等等)在以色列(特別在耶路撒冷)已有他們的教會建立時,他們正是和平之子,可積極推行宗教合作。

  一位巴勒斯坦朋友說,「在沒有要求要將巴勒斯坦地分割成為猶太國和亞拉伯國之前,我們跟猶太人都一起住在這裡,沒有衝突,和平共存。但以權力為核心的政治出現後,我們已不再可能是朋友了。

  雖然時光不可以倒流,但因有盼望,我們仍可以開拓新局面。(全文完)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婚內情緣】

【日光在心】

【問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

【青蔥校園】

【書中有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