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哈巴谷身處猶大國的危難之秋。當時的社會充斥著不法、奸詐和欺壓,令人沮喪、灰心。百姓如同「海中的魚」(一14),茫然漂流,任人捕獲。在這種惡劣的生存環境下,哈巴谷不再沈默。與其他先知不同的是,他不是以神的代言人的身分出現,指責時代的病症。他的特別之處在於,站在百姓的一邊,替百姓吶喊,向神發出他的疑問。
當一個人遭遇難以承受的磨難,遭遇無力改善的變故之時,會自然在心底湧起無數的疑問,詢問神為何允許自己陷入如此境地。同時,又對這樣的詢問本身有不安的感覺,似乎不該這樣與神摔跤。但是,哈巴谷和約伯的經歷告訴我們,當困擾襲來的時候,神不會拒絕我們向他發問,因為,這是我們與他相遇,向他申辯和求助的一種方式。
更為特別的是,仍處失落之中的哈巴谷,最後卻對神發出讚美的心聲。這得益於他在與神相遇中得到的異象和啟示。雖然無花果樹、葡萄樹和橄欖樹都不結果,田地不產糧食,牛棚羊圈空空如也,雖然往日的幸福、富足都無情地隨風而逝,但哈巴谷依然歡欣,依然喜樂。因為,在痛苦中與主相遇的經歷帶給他新的異象,他相信神必然在危難中施展奇妙的作為。「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穩行在高處」(19節)。腳快如鹿蹄,可以避開兇險,也是靈性蘇醒的標誌;穩行在高處,可以遠離患難,也是禱告轉變為信心的記號。儘管往日的幸福不能悉數回歸,但是比那些短暫的幸福更為珍貴的,是以神為樂的經歷,這是從苦難中獲得的信心的經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品蘭集】
【靈修果園】
【特稿】
【與大師對話】
【過渡人生】
【書中有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