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賢會第一位傳道人是王元深公,而王元深公兩位兒子王煜初(炳耀)和王謙如(炳?)均蒙召成為牧師,兩人不但是香港的名牧,在國內亦有大名聲。王煜初和王謙如子女眾多,王煜初有子女十人;王謙如有子女九人,所以王家成為香港基督教十九世紀一個龐大的家族。由於王氏子女在香港接受到西學的教育,以及受到教會風氣的薰陶,以致王氏子女皆能成材成器,日後貢獻於社會和國家。
就王煜初和王謙如兩房的後人所見,以王煜初的六個兒子最為顯赫。除了七男王寵賢童年早逝之外,王寵勳、王寵光、王寵佑、王寵惠、王寵慶、王寵益均是學有所成。在六男之中只有王寵勳沒有到外國留學,其餘五兄弟均在英國、美國留學,並且學有所成。
王煜初牧師大兒子王寵勳,雖然沒有到外國就學,可是他畢業於香港皇仁書院。當一八九五年盛宣懷在天津創辦北洋大學堂,設有頭等學堂和二等學堂,即大學和預科。北洋大學堂聘請王寵勳到天津任教。由於王煜初牧師子女眾多,為兄長的王寵勳自然要負責照顧弟妹的生活和學業。因為北洋大學堂是滿清政府開設第一所的大學,亦即是一所國立大學,開辦目標以期達到美國哈佛大學水準。王寵勳為照顧剛在皇仁書院畢業的三弟王寵佑,和四弟王寵惠,所以鼓勵他投考北洋大學堂,由於兩人成績優異,均被取錄,王寵佑分配攻讀礦冶科;王寵惠攻讀法科。王寵佑於一八九九年畢業,在本科名列第一;王寵惠一九零零年畢業,在本科名列第一。其後王寵佑和王寵惠獲公費保送美國加州大學升學,王寵佑後轉哥倫比亞大學,一九零五年獲礦冶學及地質學博士。王寵惠後轉入耶魯大學,一九零五年考取民法學博士。兩人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後,再到歐洲德國進修研究。
一八九九年王寵佑在北洋大學畢業,而同年王煜初牧師幼子王寵益,以十三歲之齡考入北洋大學二等學堂。適逢義和團之亂,學校多遭破壞,幸得兄長王寵勳救出送回香港,入讀皇仁書院,一九零三年考取香港西醫書院,至一九零八年一月以優異成績畢業(見下圖,二排左一),五月前往兄長王寵慶在學的英國愛丁堡大學,繼續醫科深造。在此,可見王氏昆仲四人與北洋大學的關係。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品蘭集】
【靈修果園】
【特稿】
【與大師對話】
【過渡人生】
【書中有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