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後有序?在一次同道閒談中,偶然有人提出一個頗為有趣的問題,說起如今每回參與宴會,不論是婚酌壽筵,和以前有些不同。往昔上菜的次序,兩熱葷、幾款例牌,主人家待客人魚翅吃過後,敬酒如儀,隨著是賓主都安坐在座位上,享受餘下的幾道菜式。
問題就在這裡,現今總是先端來雞一碟,不管是當紅炸子雞,還是菜膽上湯浸雞,這道菜上過後,最後才捧上一尾熱騰騰的蒸魚,都用海上鮮,甚麼蘇眉、石斑之類。半世紀前,還不興這個,是用河裡鮮的鯇(青)魚,清蒸或是五柳(甜甜酸酸的作料),味道不錯,隨著就來幾式「單尾(行上話)」,飯、?、甜品、水果,跟著主人家送客,散席後歸途,又評語如潮。
這一問,帶來了話題,以前是先上魚、後上雞,這一個次序的改變,自有它的說法,取其「有餘」(魚、餘同音)之意,其實魚是有定的了,先後倒不成問題。是雞貶了值,從前雞的身價是貴的,非到了逢節和家有喜慶難得宰雞,小娃兒知道家裡?雞,便欣然相告幼伴,有些人家還在自家門外宰殺拔毛,似在示眾,連雞毛也有賸餘價值,可以沽之哉。那有如今這麼濫,雞柳、雞翅膀、雞腿,又燻又炸,幾至談雞色變。
海上鮮是時價,以?論值的,一尾稍為有名的動輒千元以上,和從前那些河鮮鯇魚怎可以比。還有魚到最後才亮相,已被先前的菜式填飽了肚皮,魚是要嚐鮮的,所以讓魚先上,對胃口來說,是合宜的。再說一飲一食除了裹腹之外,是要講享受的,容後再談。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品蘭集】
【靈修果園】
【特稿】
【與大師對話】
【過渡人生】
【書中有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