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世人一直渴求及竭力保守的重要元素,因此令人類充滿動力,能存活去運作與度日。然而,多少人或整個社會曉得如何去求「健康」或力保「健康」。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所定「健康」之定義,是包括身、心、靈、社四大方面的均衡與平安(well-being)。香港政府統計處及衛生署顯示二零零五年度香港人「身體」病症中的頭號殺手是惡性腫瘤(31.8%),其次是心臟病(15.2%),再其次是「其他」(14%)。這個頭號殺手由一九九零年的29.7%擢升至二零零五年的31.8%,升幅確實令人震慄。
「身體」疾病外,人類原來也面對「心理精神」上的疾病,特別近年報道的情緒病症,於沙士疫症後數字不斷上升。以賽亞書一章五節中便說:「你們已經滿頭疼痛,全心發昏......」,能洞悉世人苦況的神就一早預知,祂的兒女面臨身與心發病的苦困。至於「靈裡」的疾病,神亦已指出「憂傷的靈」之病症。未得救未接受主寶血救贖的靈魂,每天都被鎖於罪的牢籠內;而已信主的人也會在靈裡患病而仍在黑暗中行,痛苦萬分。最後,「社」方面的病態從馬太福音二十四章七節中已提到「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現今世代人與人之間的彼此恨惡、傷害及至互相殘殺、掠奪,如此人類關係扭曲的景況實在盡顯社會病態於無遺。
試分析香港政府或最大的醫療機構-醫院管理局(以下稱醫管局),在面對城中患病群眾的問題上,可有甚麼對策?參看政府統計處資料,便發現醫管局醫生總數由一九九一年的二千二百四十個標升到二零零五年的四千零七個,過半數的升幅頗為嚇人。相繼地,醫生需求以外的各項資源開支也同樣增加,致令醫管局的公共醫療開支於二零零五∕零六年佔全港醫療開支的48%(佔政府總開支12.6%)。我們因此知道醫管局現時所承擔的開支實在艱辛,為要解決目前、甚或將來人口老化後醫療開支上的龐大需要,醫管局不得不傾智囊團精英去找出一個明智的對策良方。蘇利民總裁初上任後便立刻拋出一個精銳策略:「醫院的將來在醫院以外」(Future of Hospital is Outside Hospital)。在每一張住院病床極昂貴的實況中,去將選用病床的次數減少,似乎又真的可令醫療成本減低。然而,如何使策略成功有效地執行,卻又可善待「外移的病人」,蘇總裁希望醫管局可透過提供醫院以外的服務,例如加強與私營機構的合作,讓病人在接受服務上有更多選擇而減少進入醫院治療的次數,此方案也未必不可行。現時,醫管局已開展了社康外展護理服務、社區精神科外展服務及日間護理服務,已與多個跨界別的團體夥伴合作,建立起不少的健康、護理中心,讓市民在復元健康或預防疾病上更為方便,從而減少住院的需求。
在醫管局不斷策新醫療方案,將醫治照顧病患的服務模式拋向社區時,照顧病患者心靈上之需要的團體、機構可有洞悉時機,也急切起來,與招手的醫管局夥伴合作,承接了在社區中心靈關顧病患群族的服務需要。無論是筆者所服侍的職場-「院牧服務」,或是教會一直推動的「關懷事工」,都肯定是維護香港人健康的一個發展新領域,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問題是提供心靈照顧、全人關懷的事奉單位,開始了回應社會需要與否?
老、病、死所帶出的無奈、傷感、心碎、憂驚、感嘆、勞累、折騰、威嚇、難過、苦澀、扭曲......等之人類困苦與傷痛實在難以盡錄,怎樣才可以真正締造出 「人間有情、傷痛無懼、絕症有望、餧養有備、哀痛同心、身痛同行....」的境界,就讓院牧事工與教會關懷事工共同融合,以主耶穌憐憫病眾的心腸,與他∕她們同行直至變成一班「健康的病人、快樂的受苦者」。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輔導小百科】
【神學探索】
【牧耕筆談】
【放眼世界】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