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聽到「借」這個字,自然會聯想起近期一個個熱門信貸電視廣告。借一詞好像與錢結下不解緣,也通常被冠以負面的感覺。最近我看過《借力—成大事者,都是借力高手》一書,內容講述怎樣借助其他人的力量成事。
文章內容中提及;「借力」就是「借用」自己以外的各種力量,幫助自己解決問題或者克服僅僅依靠自己之力難以完成的任務。「借力」的本質有三,即借力借的是使用權,而不是所有權;借力借的是相互之間信任;借力借的是有利可圖。「借力」有三個不同的階段與層次。「知道借力」是第一階段,是從思維意識上知道自己因短缺需要借力,並且認為可借,這是思想層面;「借到力」是第二階段,是從思維意轉移到行動上來,通過分析判斷,知道哪裡有可借之力,並且用甚麼方式、方法把它借到手,這是行動層面;「借好力」是第三階段,是通過「借力」活動使自己獲益、出借人獲益、社會獲益,是一個多贏的結果,至少是一個利己而不損人的結果,這是思想境界方面。
還記得我發明了電子字典後,因公司規模還小,「快譯通」品牌知名度及認受性不足,我們嘗試借助當時英文權威人士的力量推廣品牌,所以冒昧邀請劉家傑擔任「快譯通」的推薦人,經過他詳細了解我們產品的實用性後,才答允作「快譯通」的推薦人。以「快譯通」的實力及劉家傑的專業權威,很快我們便達到雙贏原則。
建立品牌需要借助力量,而參加選舉也不能單靠個人力量。三年前的立法會選舉,以沒有政黨背景支持我的力量下,是不足夠應付選舉事宜,所以我把為業界服務的理念與其他業界分享,有幸得到他們義務成為選舉智囊,更在街頭爭取選民支持,雖然選舉落敗,但贏得友誼及信任。
香港回歸十年,單靠本土的資源實在有限,假若我們借助中國內地未來發展的優勢,建立國際信譽與鞏固根基,我相信香港定能再次創造出更多的發展。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特稿】
【十大長者】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神學探索】
【牧耕筆談】
【放眼世界】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