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不包的NLP


2210 期(2006 年 12 月 31 日)
◎ 專題 ◎ 關瑞文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NLP的精髓及簡史

  作為一個心理治療模型,NLP沿起於一九七零年代。創始人是理查班德勒(Richard Bandler)及約翰葛瑞德(John Grinder)。前者專於數學,後者是語言學專家。兩人早期醉心於研究完形治療法(gestalt therapy)。最初班德勒邀請葛瑞德觀察自己所帶領之完形治療小組,以語言學的角度來探索成功的治療過程。及後,他們也以同樣觀點,直接研究完形治療法創始人福律茲培爾斯(Frederick S. Perls)的小組,也研究家庭治療大師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的手法,結論也相似,就是在他們的成功治療背後,有相同的語法結構。基於這個研究,他們於七五及七七年出版了The Structure of Magic(兩冊)。在同期,他們也研究了催眠治療大師米爾頓艾力遜(Milton Erickson)的治療,把研究成果再寫成兩冊Patterns of the Hypnotic Techniques of Milton H. Erickson (1975, 1977)。在這過程中,他們的團隊也引入了葛雷格里貝特森(Gregory Bateson)的控制論(cybernetics)。至此,NLP理論基礎的建造,大致已經完成。這種既理論又具體的研究,為NLP發展了大量的治療技巧,由身體語言之運用,到治療師之用語技巧,到如何在不經意間使案主進入輕度催眠狀態,一一俱備。有關NLP的療效個案故事,生動有趣,出神入化,一些人認為它把握了不同治療手法背後的菁華,另一些人則認為它過於操控性,又有一些人認為圈內人言過其實,大肆吹噓。

  NLP的全名是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這三個字,表達了它對人的經驗以致如何改變人的經驗之構想。Neuro:人的神經系統決定了人如何處理外來訊息及調節身體之相關變化;Linguistic:語言是人與外部世界的介面,決定了人接觸人及世界的經驗;Programming:心智程序決定了前兩者如何結合成為某種世界觀。透過三者的互動,人的經驗被決定及固定下來,決定了人們的心理狀況。因此,要改變人的心理狀況,就必須透過不同技巧,調節三者的個別操作及彼此互動。簡單而言,NLP有兩個基本假設:一、「地圖非疆域(the map is not the territory)」:人能接觸到的,只是「經驗」,並非「真實本身」。前者是地圖,後者才是真正的疆域;前者是對後者之詮釋後果。同一「真實」,在不同人身上可以產生不同的「經驗」。並且,是經驗而非真實本身塑造人的知、情、意、靈、行。因此,成功的治療,就是透過身心語言技巧,進入並改變人的「經驗」,以致案主的知、情、意、靈、行可得改變,重獲新生。二、「生命如系統(life and mind are systemic processes)」:個體之內在心理、人際間之關係、人與環境,都是彼此互為影響地緊密且複雜地關聯著的。情況就好像一個生態系統。因此,健康的人,是一些具彈性且能看見事物的不同面及有不同可能性的人。NLP,就是要透過身心語言之再程序化(reprogramming),讓案主發展寬闊的人格,以能融入這生態,得以自由成長。

  由於NLP對人格的改造力非常大,因此在往後的發展,它超越了心理治療界別,進入了不少培訓圈子,例如商業管理、機構發展、團隊建立、銷售方法、學校管理、社交技巧、自信心改良、教會職事等。至於NLP本身,也在過往幾十年,因其務實取向,也有很多發展,例如NLP New Coding, Systemic NLP, SCORE Model, NeuroLogical Levels, Generative NLP Processes, Somatic Syntax等。

NLP對人最大的幫助

  不言而喻,因為NLP發展了近乎無數有用的技巧,能在各個層面改造人的經驗以致人格,因此在很多方面能協助人們改善心理狀況及人際關係。作為治療手法,它有一定的療效,並且比傳統手法所需時間大大縮短。當然,它的療效雖顯著,卻並非如坊間傳說,具有「神效」。它只是眾多短期治療法的其中一種。

何收費可以如此昂貴?

  作為培訓工具(見上),NLP自始多以商業手法面世。在商業廣告的包裝下,它被形容為簡單易學,又能在短時間內發揮果效,其果效範圍雖未至於可以平天下卻幾乎包括修身、齊家、治國(即公司、教會等)。某些NLP導師,因懂運用NLP技巧,自然在培訓過程都能給予學員良好且專業印象。NLP亦確實有很多出神入化的流傳故事,並切實發展了不少改良人格及影響別人的易學易明技巧。我認識一些人,只修讀了數百小時課程,便可以獲取執行師資格,甚至自己開班授徒,賺取收入。如此包裝,完全切合現代人的快餐消費文化,某些人也盼望它能成為其生財工具。貴一點,也可以理解。

神學角度看NLP

  有些人因NLP與催眠扯上關係,又在某程度上它被吸進了新紀元運動(New Age Movement)裡,便以信仰的眼光,對其提出懷疑。我看這是不必要的。因為催眠治療根本是正統治療其中一員,沒有甚麼鬼神的神祕性;新紀元運動是一個開放性的運動,理論上可以無所不包括,尤其一些如NLP的有趣治療「玩意」,被吸進新紀元運動,並不出奇。作為治療手法,NLP本身並不比其他手法更合符或更不合符信仰。只是,每種手法也具有其「魔性」。例如,當NLP的效力被吹捧為幾乎無所不能時,它就被偶像化起來,使人誤把盼望及信心投放於它。按我的看法,我們只需要把它恰如其分地兼容並蓄便可,也要清楚知道,它只是其中一種較為易學易明而又發展了特別多技巧的短期治療手法。當引入教會圈子時,我們也該不要隨波逐流,把它神化,寄予過分厚望,把它偶像化即可。可惜篇幅有限,不能詳談,就此擱筆。

  關瑞文(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副院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專題】

【雲彩見證】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太太你好】

【大雀鳥小雀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