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督教協進會
對全球化的理解和立場


2155 期(2005 年 12 月 11 日)
◎ 文林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隨著世界貿易組織部長級會議即將於月中在香港舉行的日期臨近,漸次引起市民和教會關注全球化的問題。有關世界貿易組織(及相關組織)與經濟全球他的議題,和其對不同地區的正負面影響,外國不少教會組織和神學家曾經作過深入分析和探討。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過去也參與這個繼續在進行中的對話和討論,本月初並就此發表了一份對經濟全球化的理解和立場書,從信仰的角度探討本地教會的使命和回應,盼望香港教會在未來可就有關課題進入更全面而深化的討論。

  處境:

  毫無疑問,無論是否同意或反對全球化,它肯定是一個重要課題,需要我們關注。

  整體來說,全球化雖然有其帶來的好處,然而它的確使貧富兩極化,即使在較受惠的富裕國家和地區中,貧富嚴重不均的情況也相當普遍和嚴重,甚至出現隔代貧窮的現象,急需加以正視。

  普世教會對全球化的立場頗為分歧:其中一方是在全球化過程中獲得益處的基督徒,大多是北半球的地區和香港,另一方是南半球的基督徒,她∕他們認為全球化摧毀了其經濟,變得更為貧窮。這兩方的信徒應進行嚴肅的對話,避免對全球化過分簡化的描繪,並建立一個與基督信仰一致的看法。然而,在香港一般的教會都不覺得全球化是切身的議題。

  全球化導致的問題:

  一般來說,全球化不單只是關乎經濟領域,也是政治、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然而在經濟面向的影響肯定是最直接和最巨大的,也是透過對經濟全球化的檢視,會更清楚全球化在政治、社會和文化領域上的影響。

  普世教會協會甚至指出,經濟權力作為推動一種新形式霸權的力量,它比政治殖民者所帶來的潛在殺傷力有過之而無不及,是一股隱藏而威力宏大的意識形態,並假設了讓市場力量自由奔馳是改善人類生活的最佳保證。

  全球經濟一體化得以體現,除了是信息通訊等新科技高度發展而形成的知識型經濟體系外,最主要的推動者是國際銀行與世界貿易組織等機構,它們主要的任務是爭取市場自由化、經濟上撤銷管制規定和私有化等,來促進國際間的自由貿易。

  雖然自由貿易的理想是為了達致讓各個地區和國家能夠各取所需、使所有人可以受惠的理想。然而在現實上,卻出現了權力和財富的高度集中在某些國家和掌握了三分二全球貿易的跨國企業。簡單而言,導致這情況的主要原因如下:

  (1)金融市場的自由化:引致資金自由流動,這過程常常脫離其它—特別是本土原有的—經濟活動,帶來傷害;而大量資金的流動會造成經濟動盪,帶來如近年的亞洲金融風暴;資金無國界,出現生產線轉移到能夠提供廉價勞動力、土地和資源的地方,同時常常也大量地耗損和污染當地的大自然資源,對生態造成極大的破壞。

  (2)私有化:私有化的目的是為了提升效率及效益,使市民可以得到更好的服務,然而由於公營機構的擁有權轉向了私人公司,它們需要負責和交待的對象不再是市民而是股東,結果只追求業績和利潤,從而使本土社群由於失去對重要基本服務的主控權而失去保障。

  政府擁有照顧市民,負起對社會資源作出再分配的角色,所以對於已經私有化的部門,政府不能開脫監管的角色;此外,並非所有服務都可以私有化,特別是與市民息息相關的民生基本設施,所以政府民主化是私有化的先決條件。然而香港的問題是仍然未有全面普選的政制,政府的民主化過程仍然困難重重。

  (3)經濟上撤銷管制規定:撤銷管制規定解除了嚴格的勞工法,損害了工人與僱員的工作環境與條件,以及應有的生活質素。

  撤銷管制規定使不少本地製造業和中、小型商戶未能得到保護,因而不敵其他先進國的進口貨品及資源充足的跨國企業而要結束營業,造成嚴重的失業問題,而對非福利國家影響尤深。

  撤銷農業補貼使大部分貧窮的小農失去與農務企業競爭的能力。對於農夫耕作下的不同地理條件來說,撤銷補貼不能給予公平對待。它也使數以百萬計的農夫承受放棄耕地的污名。全球的耕地將會減少,使主權國的食品安逐漸受到損害,也會引致在文化及社會上的巨大損失,並減弱未來世代的食物供應基礎。

  教會的任務:

  在面向全球化時,教會應該不斷尋求更新變化,去認識和發現全球化進程中的不同面貌,與群眾一起尋求一個全球遠景(global vision)和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教會作為上主在地上的延伸和與人同行的象徵,不應抽離對公共事務的關注,相反地教會必須基於福音對重造人性與社群的遠象,重視對人性尊嚴的堅持、生命素質的提升、公義、參與、整個創造的可持續性,和普世合一的視野。

  在全球化的時代,人被定義為經濟人,視自己只是消費者,從而一切社會角色都可能被商業性的關係重新定位;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鼓吹一種以最大化利潤的掠奪性精神,並成為了唯一的價值。然而,基督宗教強調人並非單向度的經濟人,相反地她∕他是按照三一神的形象造成,她∕他是在與上主和友鄰的良好關係中展現其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的,此外上主在創世時以各從其類的原則造出多元而豐富的萬物和自然界,都是與以全球化單一價值的商業化取向背道而馳的。任何全球化的進程都應該以保育和促進多元而不是單一價值為目標。主基督也曾教導我們「施比受更有福」或「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信念,也與這種自私為本的經濟人觀念顯得不吻合。

  另一方面,教會不能無視今天世界的貧富嚴重兩極分化的實況。一邊是少數人的富裕而欣欣向榮的升平景象,另一邊是多數人的貧困和流離失所的困境,這畢竟不是在榮耀上帝,也違背禧年那種透過財富公平再分配表達的平等與共榮精神(利廿五,路四)的遠象。全球普遍的繁榮是教會與全人類的共同責任。然而個人的善行和個別的援助計畫雖然不可缺少,但卻仍是不足夠的,而是推動所有國家的參與和國際組織建立公正的經濟體制,所以教會應該以普世合一的精神聯合起來,一起爭取保障全人類的利益和未來。

  在行動上,教會首要的責任是教導信眾,認識其時代與上主的真理,並如何在生活中實踐,榮耀上主,見證基督。教會也應積極參與本土與國際的普世合一運動:在本土層面,推動企業承擔更大的企業社會責任及問責性,以確保所有人的尊嚴受到重視,和自然環境得以可持續發展;在國際層面,則加強聯繫網絡,倡議國際金融機構的改革,使其更加民主化、公平和透明。此外,教會也應重視建立尊重兩性和愛護幼少的家庭,並堅持任何經濟的發展都不能夠犧牲家庭的首要性,因為堅實的家庭才是建立與維繫社會的重要支柱。

  (本文由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提供)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雲彩見證】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