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融資之外


2138 期(2005 年 8 月 14 日)
◎ 時事透析 ◎ 羅杰才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醫療改革的核心內容似乎在「醫療融資」,但社會的關切都在融資之後。如何解決醫管局上肥下瘦,前線人員不足、公營醫院的角色、公私營醫療的配合、公平和可負擔的收費機制等等,都是市民所關心。

  然而,即使上述的問題都得到妥善解決,是否等於我們的醫療系統就可以使我們的「健康」有所保障?由於追求健康是不分貧富智愚,亦沒有種族宗教的區別。因此不論未發展、發展中、已發展的地區,同樣為「醫療」而大傷腦筋,並且這個難題,不會因為經濟發展和醫療科技的發達而消於無形,而是「窮有窮的慘,富有富的難」。

  醫療問題難以解決,資金、管理、技術、藥物都是原因。面對人均壽命的增加(中國是七十一歲,香港是八十歲),人老了,患上各種慢性病的可能也必然增多;對於從事醫療行業的,或許這正是一個工作和賺錢的機會。但對於整個社會,這必然是消耗和負擔。如果再加上其他傳染病,如性病、愛滋病、SARS、禽流感、豬鏈球菌,不論是政府或是個人要用於「保健」的開支,恐怕都會是難以負擔的。因此即使融資問題解決了,融資以後亦可以妥善運用資金,最多也只能達到問題減少,而不是把困難消除。

  我們不會單從負面去看人的長壽和醫療科技的發展,但對於因為長壽和治療技術所引伸出來的問題,卻必需作出回應。其實大多數病人所要求的,並非醫院或醫療人員所能滿足的,就如生活護理、社交照顧、心靈關懷,這些「服務」對病人而言,其實也是治療的一部分,但卻是醫院難以提供,亦不可能以金錢聘用足夠人手去解決。

  因此,政府改善醫療服務若是以病人為本的話,如何發展社區和家居的支援網絡,以及利用和發展社會資源,例如:鼓勵和協助更多社會服務團體關顧病人,讓病人可以在社區之中得到關愛,叫更多義工可以在醫院中服務病人,都會是融資以外另一個增加資源的方法。至於教會,作為社會上一個重要的體,醫療改革又豈能袖手旁觀!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每週新書】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

【讀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