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優質殯儀服務的期許


2096 期(2004 年 10 月 24 日)
◎ 教會之聲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剛踏上五十週歲的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於一九五四年成立時有一段小插曲,就是協進會的出現原來跟為非華人基督教聯會的教會及外籍教會之教友身故後找尋墳地有著密切的關係。根據馬敬全牧師憶述,當時歌連臣角火葬場還未興建,一般人(尤其是華人)對「入土為安」的觀念非常重視。港府有鑑於墳地不敷應用,部分教友身故後難覓安葬之所,便向聖公會何明華會督提出基督教應成立一個具代表性的聯合機構,向政府申請墳地,而協進會就是由此而產生。

  基督教一向尊重人的價值。人的一生,由生至死,都在上帝手,是莊嚴而神聖的。對生命的誕生,我們以欣悅的心情寄以盼望和祝福;對生命的完成,我們也當以感恩的心情一方面數算主恩,另一方面仰望在天國的重聚。基督教對死亡的看法是積極的,以信心和盼望為基礎,但同時又顧及和尊重離別時的哀傷感情,因此基督教會對葬禮非常重視,不論是安息禮拜的儀式、經文、詩歌、牧師的講道,以至安葬儀式都安排得一絲不苟,這不單是對死者親友的安慰和激勵,本身也是一個美好的見證。

  可惜香港一般的殯儀館,大部分是賺錢至上,提供的服務(不論是硬件的場地、設施以至服務的質素)可說強差人意,缺乏專業精神和以人為本的情懷。對參加安息禮拜或送殯的人來說,甫踏進殯儀館,已嗅到陣陣發霉的味道(空氣調節差),走廊和靈堂選用的磁磚顏色非藍即白,光管燈光掩映下感覺陰森,再加上堂倌大多穿上不稱身的唐裝,腳踏布鞋,臉如黃臘,配以失聲喇叭播出來斷斷續續的聖詩,完全缺乏莊嚴感和專業性,若隔鄰又有打齌燒冥鏹,簡直像一個墟集,叫人哭笑不得。

  喪葬禮對基督徒來說是別具意義的,我們稱之為安息禮拜,不是因為忌諱,而是教會相信死亡只是肉體生命的結束,塵歸塵土歸土,靈魂卻歸回創造主的懷中,得享永遠的安息。基督教聯會編印的《基督徒喪葬禮文》所選用的經文、禱文、詩歌,都充分表達出既有安慰和勉勵,又指向復活盼望的那份祥和喜樂。如果我們的殯儀館,在設施及服務上都能有所提升及配合,對死者是尊敬,對死者家屬及親友,也是安慰和祝福,叫他們更能體會基督徒體對生死的獨特看法,這其實是一個宣教的契機。

  據云許多年前,基督教人士曾討論過應否有基督教的殯儀館,而不久前天主教的《公教報》也有人撰文提出類似建議。現時基督教已有自己的墳場,如果我們再進一步,開設基督教的殯儀館,以合乎信仰和專業態度去辦,在建築美學、設施及顏色選用各方面都清新脫俗,有所講究,既有神學又有藝術,再加上良好的服務,對逝者和生者都是莫大的祝福。而對社會來說,不啻是美好的見證,更叫未信的人感受到基督教的氣氛,心靈得到提升和洗滌。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家教會】

【牧養全攻略】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