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96 期(2004 年 10 月 24 日) ◎ 人間如話 ◎ 李碧如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有些人認為,老師在午飯時間陪伴一下孩子,正好跟孩子多些溝通,怎能視為苦差呢?像《小徹在學校?》一書描述的那樣,校長跟孩子邊吃邊討論,便當媽媽預備的是山上的食物還是海的食物不是挺好嗎?
這也說的是,跟孩子悠悠閒閒地邊吃邊談當然不錯。不過,香港學校生活之忙碌遐邇馳名,老師趕完半天課,下午還有課程和各式活動等做。細心的校長作了飯堂安排以後,只要幾位老師當值,便能輪流陪伴四百名孩子進食,同樣有邊吃邊談環節,而又能讓其他老師安靜地吃一頓午餐,稍事休息然後才繼續工作,對師生都滿有關心和體貼,讓學校充滿人情味不是兩全其美的上佳安排嗎?
為了這飯堂,他們額外花了近六十萬港幣:改裝電線、加大電力負荷、安裝冷氣、加設水喉、訂製特別尺寸的桌椅以容納更多學生,加裝電動控制的升降透明膠布簾以擋風雨。看來,要把一個本來用作集隊的有蓋操場改裝成飯堂,需要的不單是金錢,還有心思和克服各種技術困難的勇氣。
這一切,為的只有兩個目的──讓孩子吃得更環保,也讓老師吃得更寬心。如此安排,跟那些花幾十萬安裝一部子彈式電梯,只為增加外觀美感的學校相比,便知道誰的錢花得更有價值,誰才是真正在小事上忠心的好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