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利亞被接升天之前,他的接班人以利沙緊貼在他身旁,為要得這師父的遺訓和祝福。以利沙自知面前的任務重大,自己的力量未必能勝任,他求的是:「願感動你的靈加倍的感動我。」條件是以利沙若親眼看到以利亞被接升天,就必得。結果是以利沙真的看到以利亞乘旋風而去,目睹這情景時,他呼叫說:「我父啊!我父啊!」無疑,以利亞是以利沙的師父,親如父親,聖經沒有記載以利亞有否結婚,大概他也是一個單身漢子,他卻成為以利沙的屬靈父親。
最近翻閱心理學家Steve Biddulph一本名為養育男孩的書,他指出男孩子的成長大概分三個階段:零至六歲主要透過母親得到安全感和情感的教育;六至十四歲是父親最重要介入的時候,男孩子要學做男人,父親是最貼身的模範。第三個階段是十四歲至成人,男孩子的成長是否健康和平衡發展,最決定性是他能否遇上好的導師,不論是學校的老師,球場上的教練,職業上的上司或前輩,這些人物能叫一朵含苞待放的花,燦爛的開展,以利亞就是這樣的人物。
回顧以利亞的人生歷程,這也正是他對後輩有所貢獻的階段。他出道作先知。一舉打敗四百五十位巴力的先知,可說是他事業的高峰,但耶洗別的恐嚇,使他在高峰中跌倒,在精力耗盡下失去清醒的視野,感到極度孤單下求死。神給他一套全人的治療,經過睡眠休息和飲食的補充,他重新得力,神要他打的人生下半場是訓練接班人,要培育以利沙成為神的用人。
在男人的一生之中,總會有一個時刻,我們是會想到將自己的理想和經驗,傳遞給後輩,這稱為創生的能力(generativity)。不論是向公司的下屬、教會內的初信慕道者,或一些領袖的接班人,像以利亞和以利沙的關係一樣。
面對無父的一代和少年人心理發展的需要,我們能扮演別人子女的導師是最為有意義的任務,我們透過這過程,亦會使自己生命更加圓滿,能留下一些屬靈遺產給下一代,是何等神聖的經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雲彩見證】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家教會】
【牧養全攻略】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