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支持男女平等,贊成按立女教牧,認為這些都有聖經的根據。然而我卻無法接受將它們歸因於一種後現代的觀點,即認為傳統女性角色的內涵都是文化的產品,所以男性可以做的,女性也做得到。
當代性別研究認為性別是流動的,所以我們不必介意也不必定性自己是男是女,這一刻想做男人就做男人,下一刻想做女人就做女人,就算完全泯滅性別身分也無所謂,反正性別角色不過是強權定義下的產品,沒有任何必然性。
即或從一個「無神」的觀點,我也以為這是完全漠視「性別身體」對「性別角色」的給定(given)。身體是一個不可否定的客觀事實與限制,我們的主觀意念必須通過客觀的身體才能具體的實踐。當我們過度違反身體的客觀規律時,身體將會作出反挫,譬如女性過度減肥或過度鍛鍊肌肉,都會導致停經。傳統的兩性角色有很強的生理基礎,男性作為「勞動者」和女性作為「生育者」,就是一個重要的「生理-心理」結構。身體自有主張。
「性別是流動的」是一種唯心論,對性別的身體完全缺乏尊重。性別研究者提到他們在掙脫自己性別角色時,所面對的種種內心掙扎,我以為不一定來自社會的壓力,而是性別身體對自身的反挫。
性別研究總是將男性描繪為壓迫者而女性為受害者,這種受害者心態最終只會製造另一種文化壓力,迫使更多女性變成「假男人」(Pseudo-male),試圖以一種男性角色來與男人爭一日長短,而非肯定女性角色的真實價值。
更何況,性別角色若真的只是文化產品,沒有必然性,我們又何須理會今天性別研究的觀點?因為他們何嘗不是受特定歷史情境所塑造的文化產品,只有相對性沒有絕對性?要別人以一種追求絕對的心態來支持一種再過一百年會被認為是相對的觀點,不是很荒謬嗎?
要追求男女平等,首先要肯定男女差異,再從差異中尋求平等。而那種無視性別生理基礎的後現代觀點,才真箇是憑空杜撰的文化產品。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雲彩見證】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家教會】
【牧養全攻略】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
【太太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