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路


2031 期(2003 年 7 月 27 日)
◎ 息息相關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有八萬多名參加升中派位的小六學生中,雖然逾七成獲派首三志願,但仍有一千七百人被派往並無填報名的學校。今年不滿派位結果的家長和學生,大多歸咎於教育統籌局未有劃一學校提供呈分試分數的標準,影響派位結果。更有學生不忿地說:『這條路行得好辛苦』。」《明報》16.7.2003

  中一派位結果公布,有人快活有人愁,已是必然。

  今年比較「戲劇性」的,是結果公布後翌日,不少報章以顯著篇幅,刊登了油麻地某小學的一位十二歲女生,在獲悉被派第十八志願學校時,激動的哭著說:「於校內成績屬中等,但怎樣也不至於獲派第三組別學校......這條路行得好辛苦。」許多報章圖文並茂的報道了這個片段,電台的「叩應」節目也紛紛加入討論。

  小六的女孩子,原本屬於天真爛漫,走起路來繃繃跳的年齡,世界對她來說是光明的、燦爛的,現在卻傷感的說:「這條路行得好辛苦。」李國章局長是性情中人,在追悼謝婉雯醫生時充分流露出其愛學生如子女之情懷,現在聽見小六女生的哭聲,總應該有所感觸,深切作出反省罷。但十二歲的孩子,人生的路只在起步階段,已慨嘆路走得好辛苦,又是否太快了一點?

  弗羅斯特(Robert Frost)寫過一首膾炙人口的小詩「沒有走過的路」(The Road Not Taken),裡面提到人站在分叉路上,毅然選上「較少人走的路」(the road less travelled),結果「從而使我截然不一樣」(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人生的路確是不容易走,沒有保證你所走的必然平坦寬闊,但即或路途崎嶇險斜,柳暗花明,轉個彎又也許是流奶與蜜之應許地。

  舊約聖經也曾提過「路」。創世記第十三章記述亞伯蘭和他的姪兒羅得要分家,上帝給羅得兩個選擇;他可以向東行到約但河的平原,或向西走到加納去建立他的家園。羅德選了較多人走的路,遷徙到東方的所多瑪和蛾摩拉這兩座「罪惡之城」;亞伯蘭則選擇了一條較少人走的路,走到迦南這個上帝為他預備的地方。

  香港教育改革朝令夕改,新政策層出不窮,擾民之至。但不論甚麼第一組別第二組別,只是人為的標籤。小女孩啊小女孩,只要你全心全意的好好讀書,起初的路始終是自己走出來的!路也許艱難,但至終引領到目的之地,這才是不枉此行。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環保.資訊】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城市脈搏】

【交流點】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