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蓮寺封山事件簿


1993 期(2002 年 11 月 3 日)
◎ 時事透析 ◎ 麥慧文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大嶼山寶蓮寺因不滿政府無視他們對昂坪規劃的關注及要求,毅然公佈於上月二十五日「封山」七日,以示抗議。這也許是本港佛教團體歷來最激烈的一次抗爭行動,雖然事件已暫時平靜下來,但政府一日未答應寶蓮寺的要求,這一場宗教團體與政府的角力仍在進行中。

  事件於上週初曝光時,不少人以為這是一個雙輸的行動,政府固然因為一個主要旅遊景點在沒有預早知會旅客的情況下暫封而尷尬不已,本港的經濟因旅遊業受打擊而更雪上加霜,但寶蓮寺也必因封山而損少了不少善信的香油及遊客的光顧。及至連續數日以來政府急於在限期前平息風波,我們知道寶蓮寺的部署及策略初步成功了。

  姑勿論寶蓮寺這次的抗爭手法是否過分誇張,但就行動目的及動機而言,的確有值得參考及反思的地方。作為一個宗教團體,寶蓮寺沒有因息事寧人而放棄信仰的原則。據了解,政府於去年二月決定興建東涌至昂坪吊車,寶蓮寺已於同年五月表示此舉實在侵犯了佛門清靜地。無奈政府於本年七月公布昂坪規劃大綱圖,並批出專營權予地鐵,又對五十佛教團體的聯署聲明掉以輕心,寶蓮寺才作出類似同歸於盡的威嚇。

  歷代以來,基督教對社會事務都發揮著社會良心的作用,對政府不合真理的政策都會仗義執言。由一九二一年教會人士積極反對「養妹仔」,到一九八五年的抗衡色情文化,及近年的反賭波規範化運動,都是經典的例子。與佛教團體是次事件比較,他們是為自己宗教信仰的尊嚴,基督教會卻是為了社會的道德風氣。

  令人感慨的是:道德理據常被民意趨向、經濟利益所淹沒。幸好香港教會已漸漸懂得運用傳媒,又經常走出教會的四道牆壁,在電視台、在商場、在尖東、在社區中,做一些市民真正關心的事,為真理成了一台戲。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餘暉集】

【夢想的萌芽】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事件簿】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