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到教會嗎!


1987 期(2002 年 9 月 22 日)
◎ 牧養事件簿 ◎ 羅杰才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病人最受折磨的,不單是身體的苦楚,更是心靈的孤寂和與社會的隔離。所以對病人的關懷,不單給他們藥物和營養。更要讓他得到尊重與關懷。對於身罹絕症的人,他們所渴望的往往不是奇跡出現,而是只想達成一個小小的願望。如果我們連這個小小的願望也不能給他完成,或許真的會令他抱憾而終。

  周先生才六十歲,依然工作。但忽然患病,身體不住萎縮,人也蒼老得特別快,因此醫院裡大家都叫他伯伯。他住過不同的醫院,先在東區醫院,在那裡聽到福音;之後轉到東華醫院,那裡的院牧為他決志;最後到了舂磡角慈氏護養院,他得到栽培,而且在那裡受了洗。

  從外表看來,他的身體真的是不斷的衰敗,然而內心卻是一天新似一天。洗禮後,他一直想到「自己的教會」一次──聖公會馬坑村堂。雖然這只是一個微小的希望,但由於身體極之虛弱,又沒有家人照顧,如何可以離院參加教會的聚會呢?但院牧明白他的心願,多方奔走,與醫生、護士、教會商量,終於能夠出席了一次教會崇拜,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在教會中崇拜。

  在崇拜的過程中,院牧全神貫注的留心著他,怕有突然的情況發生。但他卻沒有絲毫倦意,專心聽道,到了奉獻的時間,更立刻伸手在身上左摸右動,幾經艱難的掏出一些早已預備了的金錢,要作奉獻。那一刻,院牧不單放下心頭大石,而且充滿感動,知道所花的一切工夫,都是值得的。或許有人以為這樣垂死的人,到不到教會並不重要,這樣微薄的奉獻,更毫無用處。但對於周伯伯,那是臨終的心願,足叫他死而無憾。這一次崇拜之後,沒多久院牧出席了周伯伯的安息禮拜,他也無憾。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影音視評】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餘暉集】

【夢想的萌芽】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事件簿】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