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特輯


1973 期(2002 年 6 月 16 日)
◎ 文林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父親是一家之主,同時負起養兒育女的責任,擔起教養的職責。

  在慶祝這個節日的時候,讓我們透過以下兩位為人父者的心底語,再思父親養育之恩,並迎接現代父親的挑戰。



望子成龍◎鍾銘楷

  望子成龍,對嗎?如果兒子是蟲,怎敢妄想他成龍?但兒子是龍種,我們是否肯定可以望子成龍?

潛龍勿用

  「嗲哋,12X12=144;那麼13X13=幾多?」兒子好奇地問。

  我不知道他從哪裡得知「12X12=144」的算式,便答:「你正在學習加數,乘數?你不會懂。」

  不久,他高興地跑到我面前說:「嗲哋,我知道13X13=169。」

  「你怎樣知道答案?」輪到我好奇地問。

  「將144+13再+12便得到169。」回答時,眼珠骨碌碌地轉動。

  他這樣回答,令我詫異得一時無言以對,暗忖:「假如你答13+13次,我只會讚你叻。但你竟然想到將144+13後,不是再+13而是+12,這對猶在學習加數的六歲兒童來說是天才。」我心念一轉,便讚道:「呀,你好叻。你係神童。」

  知道兒子是潛龍,潛質是數學。心花怒放之餘也有點婉惜,沒有經濟能力送他往外國受天才教育。

見龍在田

  管教兒女雖然艱辛,但教養的路上也留下點滴美麗回憶..........

  兒子放學回家,開口就問:「嗲哋,怎樣畫日落。」

  「上星期畫的『日出』如何呀。」我也心急地問。

  他神氣十足地答:「當然貼堂了!」

  「日出和日落的色彩都一樣斑斕,怎樣纔能凸顯黃昏主題,」我想來想去,都想不出要領,於是說:「禮信,我和你去公園看日落。」

  兒子高興地爬攀登架、打鞦韆和玩滑梯,我悠閒地陪著他玩樂。太陽快下山時,便叫他坐下一起觀賞落日。回家後,我叫他先畫一幅「日出」。然後便教他用黑蠟筆從畫紙上方向下掃,並且叮囑黑色要由深至淺畫出。他興高采烈地拿著蠟筆說,「太陽落山了,黑夜從天而降,太陽.......」

  這幅「日落」當然又貼堂。我卻欣賞鑲嵌在我心瓣上,父親陪伴兒子欣賞夕陽的風情畫。

龍躍在淵

  兒子轉校時我不敢到名校碰壁,只揀一間薄有名氣的小學。

  「嗲哋,同學們欺負我,我不要讀這間學校。」禮信嘟起嘴唇投訴。

  一位在名校任教的會友知道這事後,暗地裡給我「貼士」說:「鍾先生,你去見我校長時,只要『賴死』不走,她必會因你是傳道人而答應你。」

  我不知道貼士是否準確,也不懂『賴死』,但為了愛兒的前途,只好厚顏一試。回想那次赤膊代龍兒上陣,面試時扭捏「賴死」如坐針氈。猶幸在自我折磨,也苦纏校長一段時間後,她終於說:「好喇,我收你兒子為插班生。」

  香港父母都為龍子鳳女升學盡心盡命。基督徒父母要知道自己為子女謀算的只是次好,惟有上帝的安排纔是最好 ,我起初只敢求「次」選,想不到天父為我兒預備了第一流的學校,自始他便扶搖直上。

飛龍在天

  大學一年班時,兒子邀請我們去香港大學欣賞他的傑作「洞穴居室」。

  「這所不是開放式,只要將模型合攏,便有牆壁間隔。」他一面說一面示範。

  「這麼複雜,我看不懂。」我聽到妻子很坦白的說。

  「我........」要保持父親的優越感,雖然打開又合攏了模型幾次,但我暫時看不透箇中的抽象空間,便轉換話題說:「這模型很精緻巧妙,你花了多少時間。」

  「不多,」他聳聳肩,輕鬆地說:「只是兩晚『通頂』。」然後指著一個設計簡陋的模型說:「這同學開了好幾晚通宵,卻仍然不合格。」

  原來讀建築系,數理雖然重要,美勞卻是基本功。於是我想告訴兒子如何教他畫圖畫、做手工,帶他往「小太陽」畫班,又幫他參加公開繪畫比賽,獲獎無數等等。但要說的話太多,我感覺繁瑣,便將所有的話都吞下肚腹。雖然明白要與兒子多溝通,但天下父親多數是這樣,三言兩語都說不完的話,不如不說。結果我今日猶在這男性 框框內掙扎!

  這次探訪,令我醒覺小龍已開始翱翔天際,父子關係遲早進入嶄新的局面。

亢龍有悔

  父親的管教職責因兒子進入弱冠之年便算完成了。驀然回首,雖然不會全面否定自己,卻也很難面對管教上的錯失。

  兒子讀高小時,妻子說:「禮信請我告訴你,他知道你的責備是對他好。但請你不要用手指『篤』他的頭。」

  「哦!知喇。」妻子的謹慎言辭,消除了我因老羞成怒的反應,但愧疚感卻如陰魂不散。我不想令兒子留下陰影,更不想他的成長有偏差。因為事後回憶起外婆也在指摘我錯處時「篤」我的頭,便如此這般地習而不察。此後,我停止了令兒子不悅的行為,但沒有勇氣對他說出三個很難啟齒的字。

  感謝主,我將這篇文章給兒子過目時,終於鼓起勇氣道歉,消解了積壓多年的鬱結。

群龍無首

  「群龍無首」按《易經》原意是一群剛健的龍,能平等互對、和衷共濟。今日,兒子已經成龍,一家藏二龍時父親和兒子都要學習如何交往,和睦相處。

  兩年前,教會舉辦會徽設計比賽,兒子答應和我一起參加。

  幾星期後,我問:「禮信,你的構思如何?」

  他搖頭說:「嗲哋,我沒有時間去想。你呢?」

  我說出意念後,他皺起眉頭說:「會徽中央的線條不妥當......」接下來是連珠炮彈的評語。

  我按捺著心情解釋,但見他仍然面有難色,便說:「你用電腦試畫,假如畫得不好,便算了!」

  「嗲哋,你認為如何?」他勉為其難將草圖給我看。

  「『中』字的直線這樣修改,十字架便會......」我表達意見時,他也不斷回應,父子倆都沒有注意對方的感受。

  當我醒覺「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弗六4)心情便平靜下來。我想起原意是,志不在獎,乃在父子參予,便和顏悅色說:「我的意見,採用與否,由你決定。」

  我們作父親的切勿專橫跋扈,尤其兒女長大後,便要放下父親的尊嚴,學習與他們相處。

  天下父母都想兒女成龍成鳳。基督徒父母卻要認定「兒女是耶和華的賞賜。」(詩一二七3),無論他們是「龍」是「蟲」,都是上帝的賞賜,都要謝主隆恩,況且中國人的兒女都是龍的傳「人」,故此我的基本心願只是望子成「人」。而在「望子成人」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也在學習做父親,也在學習成長,也在學習做人。



親子活動中的父親角色◎姚志華

 近一個月來,我帶同女兒參加了一個名為「親子動感樂園」的活動,該活動共分三次進行。我置身其中,有很特別的感受,因為十位參加的家長中,只有我是男性 ,仿如萬綠叢中一點紅!

  其實,主辦機構沒有性別歧視,在宣傳單張上,註明參加者對象是「幼兒及一位家長(父或母)」。每次活動 都先有一段唱遊時間,其中例必唱的是《小寶寶》,歌詞如下:

  「小寶寶,我愛你,我們快樂在一起,媽咪錫錫,攬住小寶寶,寶寶亦都錫媽媽。」

  負責帶唱歌的社工很靈敏,知道歌詞不配合我的身分,就婉轉地說:「若你是爹哋,可把『媽咪』改為『嗲哋』,『媽媽』改為『爸爸』。」

  上面的歌詞也反映了一個事實:傳統觀念認為,幼兒與媽媽的關係,較諸與父親的密切,所以填詞人便先入為主地填上「媽咪」而非「嗲哋」。現實中,舉凡社會服務機構內以親子活動 ,學校辦的家長會、教會辦的家長小組,參加者大都是媽咪而不是爹哋。

  回顧我所參加的這三次親子活動,不覺得不適合為人父親者。第一次的主題是「音樂律動 」,社工教我們善用家裡價廉或棄而不用的物件製成「樂器」,所如:把十數粒紅豆放入一個膠瓶內,再以膠紙封 緊瓶蓋,幼兒握著瓶頸揮動幾下,即聽到美妙的韻律。第二次的主題是「親子故事」,社工給我們介紹一些新穎有趣、適合幼兒的圖書,鼓勵我們多給幼兒講故事,這樣既可陶冶幼兒的性 情,又可加強他們的專注力。第三次的主題是「小肌肉訓練」,社工教我們借助積木砌壘、圖板拼砌、珠子串連等,訓練幼兒運用雙手進行簡單的活動 和操作。或獲益良多、日後可舉一反三,利用各類適切的玩具和活動,幫助女兒的身心得到良好發展,又藉此促進我與她的關係。

  無疑,過往「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模式,使「親子關係」等同於母親與子女的關係,忽視了父親的角色。但時移勢易,母親外出工作的情況日益普遍,而父親負責照顧幼兒的情況有上升之勢。此外,夫婦離婚而法官破例把撫養子女權發予男方,或是男性 因喪偶而須獨力撫養子女,凡此種種卻提醒我們務須正視親子關係中的父親角色。

  各位父親啊,請你們也開放自己,多參與親子活動,從中瞭解子女的身心發展,以及學習與他們相處的技巧。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雲彩見證】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宣教千里】

【牧養心聲】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