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關注失業行動高峰會議


1965 期(2002 年 4 月 21 日)
◎ 文林 ◎ 採訪:王志宏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近日香港失業問題嚴重,有鑑於此,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及香港教會更新運動聯同多個基督教機構組成「教會關注失業行動」,提出減少裁員,創造職位,開拓空間,共度時艱。

  教會關注失業行動主席李炳光牧師致詞時稱:「教會可藉著某種工作對香港社會有點兒提醒,對苦難群眾關懷和認同。雖然能做的不多,但是也要學效耶穌基督的道成肉身,住在眾人當中,與人同行。」

  究竟教會面對當前嚴重的失業問題,可有些甚麼對策?在教會團體開辦的學校擔任校長的丘頌云認為,現時四百間教會學校,若每家都請一人,就可創造四百個教學或輔助教學的職位。增聘人手有助提升小朋友的教育質素,再推動經濟活動,這比送錢更有意義。

  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總幹事陸輝牧師則認為教會可做的事很多,他舉例說:「本港最近流行遊戲小組,為零至兩歲小朋友提供服務,也可製造就業機會。」

  

提早退休,減少工時

  勵行會總幹事張洪秀美則指出,教會或機構可聘請一名員工負責協調,為失業人士創造機會,同時使各機構之間建立良好網絡,共同協助失業人士。

  香港華福區會主席鍾嘉樂牧師亦同意,教會可在創始職位的同時,關心到失業人士的需要。「教會不一定可以提供職業,但可成為友情天地,讓市民可以求助,可解決其心靈需要,或可提供金錢幫助,同時基督徒東主不要裁員。」鍾牧師希望幫助失業行動不限於教會內的弟兄姊妹。

  以服務新來港人士為主的新福事工總幹事李健華牧師認為,如何結集力量去共度時艱是教會應首先思考的問題。新福事工正實驗計畫再生工程:開設二手家具買賣、裝修工程、鮮花速遞等;也有教會團體開設社會服務,以家居清潔為主,其實教會中也有很多人需要這些服務。

  

文化經濟共生計畫

  文化經濟共生計畫,幫助失業人士作小販或跳蚤市場,向政府申請地方,如用表演帶旺場地,亦可以教授失業者做民間手工藝,或讓中小企給他們一些攤檔。計畫中有一家管理公司,有保安及清潔等員工,大部分人是攤檔的自僱人士。希望透過這樣的計畫,能幫助失業人士。

  接觸勞工階層的工福總幹事余妙雲女士指出:中年失業人士因為沒錢,又滿腹怨言,需要有聽眾去了解他們。這群人需要有其他技能方可轉行,所以給予他們培訓,還要讓他們在培訓完可以入職才是成功。她相信工作市場尚未飽和,還有很多發展空間。

  從高峰會議多位講員的分享及建議來看,教會面對失業問題其實可有不少服侍的層面。蔡元雲醫生作出總結時指稱,「雙失」(失業和失學)的青少年、低學歷的失業中年人、新來港人士、單親母親、更生人士(釋囚、戒毒、傷殘),應格外給予協助。社會上任何階層都有貢獻,所以上述人士也不能予以忽視。

  

基督教力量不少

  低學歷人士再過數年可能仍未找得工作,這是結構性的問題,不是市道的問題,我們也不能放棄他們。其實他們對香港也有很大的貢獻,而且工作除了有金錢外,還要有尊嚴,若沒有工作,可能會產生其他社會問題。但願教會能結合成一鼓力量,定能為香港做不少事。加速經濟復蘇,促進社會繁榮。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十大長者】

【雲彩見證】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宣教千里】

【牧養心聲】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