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兼母職就是
 又「上心」,又「Let Go」


1965 期(2002 年 4 月 21 日)
◎ 一個人在路上 ◎ 山農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一般來說,父親較容易不因孩子的事而「上心」,他對孩子多抱著「let go」的態度。相反,母親則較容易將孩子的事放在心上,甚至因而影響她的生活。例如,相對來說,父親對孩子的學業和健康多沒有母親那般緊張和「上心」。所以,勸孩子多吃一點、穿多一件外套等等多是從母親的口而出。或許,這正說明為何囉嗦的多是指母親而不是父親。

  如一般男性,身為父親的我也不會因孩子的事過分「上心」。但自內子離世後,我就被迫身兼母職。昔日那種對孩子瀟灑的「let go」精神不再復見,反而對他們的起居生活事事留意和掛心。早前,當女兒比以往較頻密上廁所時,我心中隨即擔心她是否患上腎病、染上尿道炎等。適逢第二天是公眾假期,縱使有醫生應診,但化驗所大都休息。我心中的感覺變得很著急,整天都坐立不安,盼望時間快一點走,孩子的病況不會惡化。相反,女兒一點著急都沒有、也不在乎我的擔憂,甚至拒絕去看醫生。事實上,為了說服她去看醫生一事已消耗我很大的心力。雖然她口中還未向我說,我真麻煩和囉嗦,但我已覺察到自己昔日那分「let go」態度已蕩而無存。

  我自問,我的憂慮已有點神經質。事實上,女兒的情況並不如我想像中那般危險,但我卻禁不住自己不沿這方向想。那刻的心情並非我所可以控制的。或許,我需要接受輔導,學習放鬆,但奈何某程度的神經過敏總不能避免。或許,她是我的女兒,她的事已令我「上心」了,以致一分對她細微的留意和過分緊張的心情成為我的一部分。

  單親家庭的父或母之壓力不只是工作量的增加,也是對自己感受轉變的適應,就是一個本不屬於自己的性情卻成為自己的一部分。這實在太突然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十大長者】

【雲彩見證】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宣教千里】

【牧養心聲】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