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署南京條約有圖為證


1955 期(2002 年 2 月 10 日)
◎ 教會圖說 ◎ 浩然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滿清政府和英國政府於一八四二年八月二十九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在南京簽署的條約,又稱之為江寧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共有十三款,而第三款就是滿清割讓香港島。而事實英軍早於一年前,即一八四一年一月二十六日經已從水坑口登陸佔領香港,開闢香港作為他們殖民地,這是根據他們和欽差大臣耆善早一年所簽訂的川鼻條約而行動,但是川鼻條約,不被道光皇帝接納。因此引致英海軍直上,先後攻陷廈門、定海、舟山、鎮江和寧波各城。在英軍北上之際,道光皇帝派了侄兒奕經為統帥,與英軍正面交鋒,但可惜敵不過英軍的船堅炮利,只能是說屢敗屢戰,一八四二年二月由他領兵反攻寧波、鎮海、定海,全軍潰敗,故主張與英軍議和,解決英國的侵略。

  事實上,當英國佔領定海、鎮海和寧波之後,經已集結龐大的海軍和陸軍進行長江下游的總攻擊。據報告英國早於一八四一年冬季期間已將英國本土、印度和新加坡的軍隊陸續增調到中國。在一八四二年五月初的時候,已有二十五艘軍艦,共載炮六百六十八門,輪船十四艘,載炮五十六門;醫院船、測量船和其他船隻九艘;此外還有多艘的補給艦。在地面步隊方面,除了炮兵之外,亦有步兵一萬餘人,除卻去鎮守香港、廈門、定海、鎮海的軍隊之外,計畫有官兵六千九百零七人可以調派。英軍五月十八日攻陷乍浦,六月寶山,吳淞失守;七月鎮江又告戰敗,英軍已有一百零八艘軍艦和輪船集結在南京一帶,真可謂兵臨城下,守無可守。

  當年英軍是由英國全權代表砵甸乍(Henry Pottinger,有稱璞鼎查)統率艦隊進攻吳淞、鎮江。他乘坐的旗艦「臬麗華號」(Cornwellis),是一艘具有七十二座炮位的軍艦。至一八四二年八月二十九日。中英簽訂的南京條約就是在「臬麗華號」軍艦上進行的。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雲彩見證】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心聲】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