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哈利波特》的出現令基督教界爭相談論,究竟有否荼毒青少年人心態、或與基督教對著幹的陰謀。真難為了羅霖女士(注意,並不是劉坤銘的太太),或許她只是創意無限而編寫《哈利波特》這個巫師題材的故事,而四出找尋巫術資料,如實報道。萬料不到原來犯上如此罪過,真的是罪過,罪過了!
若真的要談論,《魔戒》也許更值得去研究,尤其原作者托爾金的造詣,理應比一代婦人羅霖更具魔力。托爾金在一九一一年入讀牛津大學。一九二五年回牛津任教授,直至退休。他一生酷愛研究各種文字的博言學(Philology),甚至創造新的文字放在其作品上。他亦愛讀古歐洲傳說故事,後他忽發奇想,要用文字自創一個世界,一個配合它的歷史,讓它發展成長,繼往開來。
托爾泰的主要作品有五本:"The Hobbit"(哈比人)即魔戒裡的特別矮小的四位,他們比矮人族的更微小呢!“Lord of Ring”(魔戒三部曲)和“The Silmarilion”五本作品其實是緊緊相扣,互相牽引。就如金庸小說的《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一樣,互相受歷史的糾纏,人物受前傳的牽動。若閱畢三部作品,才更盎然有趣。
托爾金的作品實在偉大,野心也大,可說是集合了西方幻想文化精華之大成:基督教的一神,創造論;古歐洲傳說如阿瑟王、比武夫等。還有希臘神話中英雄抵抗命運、遠航大海的冒險精神。這五本作品曾譯成廿多國文字。於一九九七年英國世紀之書選舉中《魔戒三部曲》榮登榜首。
若看過《魔戒之魔戒再現》,必會意識到除了影像奇詭、人物多變外,其宗教語言亦在影像裡不時散播,若要挑骨頭,比哈利波特更可以妖惑人心。深信托爾金亦曾綜覽各派精華才能作出如此鉅著。但從另一個角度去看,他的宗教觀也和基督教有很多相仿。就像戲中的甘道夫(Gandalf)帶領著主角科度(Frodo)、和一班忠義之士,誓要將魔戒送往魔王索倫大本營的魔都的災劫峰,丟入災劫裂口,因為只有那裡的烈焰才能毀掉魔戒。其目的只是不讓邪惡滋生,塗炭生靈。這位甘道夫就有著摩西的氣概,誓要將任務完成,然後藉此次旅程培育另一位領袖科度。真的有如摩西和約書亞,大玩時下流行的Cross-cutting。
近代不知吹甚麼風氣,稍有不合基督徒的脾胃的必會給予無限鞭撻,前有林夕的《少女的祈禱》、近有《哈利波特》,相信《魔戒》也不能幸免。有很多不信的朋友常常說我們霸道,這樣又不准,那樣又禁制。他們最討厭我們甚麼也上街遊行,甚麼也說成不對。就例如最近的終審庭裁定有些同胞不准留港個案,他們質疑是,難道全部給留下才是最合體統,最合法理?我承認這些問題,非三言兩語能說服不信的朋友們,而箇中所涉及的因素又暗晦難明(我得承認,我也擔心有些宗教分子可能別居用心或趁此機遇揚名立萬,也未可料)但凡事必反又真的是我們基督徒的癖好嗎?我敢說誠然不是,有很多信徒仍會冷靜處理這些敏感問題。就像《魔戒》的出現,若我們看到妖魔鬼怪就和撒但魔鬼掛勾處理,實屬不智。又或在資料不明時,硬要說托爾金就是撒但棋子,對這位作家亦有欠公允,就如我們收到電郵硬要說羅霖女士受魔鬼操控一樣,無理之極。願我們基督徒在捍衛基督的名聲也要有智慧去捍衛事實,不是人云亦云的作一個盲目追捧者。
有時,試試了無機心去看事物,或會發覺原來《哈利波特》裡見到友情歲月、在《魔戒》裡見到堅忍不拔呢!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雲彩見證】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心聲】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