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話「利是」


1955 期(2002 年 2 月 10 日)
◎ 文林 ◎ 黃超靈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農曆新年,對大部分的華人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節期,對很多歷史久遠的鄉村教會,可能仍保留在大年初一舉行新春崇拜,筆者事奉的堂會自創堂至今都保存著大年初一崇拜的傳統,在這一個重要的日子,新舊肢體共聚一堂,向上帝獻上第一柱「心香」、第一個新願,第一首讚美首。

  很多基督徒在這天都掙扎著可否派利是?有的贊成,有的否定,有些人說在教會不可派,在教會外才派,有些說可派但不放錢入紅封包內,以其他物品代替........眾說紛耘。

  作為一個在鄉村長大的牧師,將一些個人的愚見,給各位參考及分享。

  的確,農曆新年期間,乖巧的小孩子遇見親朋戚友都會講一些吉利的祝福語,而長輩按例都會報以「利是」一封,表示對小孩子祝福的心意。

  「利是」亦有寫作「利市」或「利事」,究竟三者的典故何來:分別何在?

  「利市」一詞早在「易經」中便有記載,帶有本少利多之意,元代《俗諺考》亦題及「為了吉兆,要向主家討個利市」之說,由此可見利市亦有祈求好前景或求福之意。又據《易雜註》所載:「營商利市,營達利事」,生意人派的叫利市,取其有利於生意和買賣之義,而其他行業的人所派的則稱為利事,討其利於任何事情之意。

  由於「事」「是」兩字其實是相通的,所以,很多人把「利事」寫成「利是」。

  在圍村很多老人家稱「利是」為「紅紙」,其實我們現時見的「利是封」只有數十年的歷史,清朝時仍未有利是封,當時的人用一張大紅紙裁成小方塊,包以銅錢在紅紙,封成「利是」,所以,時至今日很多老人家仍以「紅紙」作為「利是」的代名詞。

  以現有形式出現的利是封,始於光緒末年,印刷技術普及後才開始面世,當時的利是封是用紅紙印上黃色油墨,趁油墨未乾時鬆上金粉,看起來就像在紅紙上印上金字一樣,加上吉祥字句,並配上簡單圖畫。

  卅年代中期七彩印製的利是封首次推出,上面印有帆船,福祿壽等吉祥年畫,燙金字體的利是封在六十年代才出現,這類利是封的金色字體閃亮奪目,充滿立體感,而燙金的百家姓利是封,在七十年代始盛行,自此,各大公司及銀行在六十年代至現在印製利是封送給客戶,以廣收宣傳之效(有見聯會及一些教會機構也印製利是封。)

  對小朋友來說,「利是」的「內涵」往往比利是封的設計更為重要,他們對利是的要求亦隨著時代的不同而有所改變,六十年代,普通人家封利是都是一角、五仙,近年很多已是十元、廿元,至近十年,利是內涵的花款已是層出不窮了。

  華人教會在新春傳福音方面有兩大向導,其中一方是移風易俗。另一方面是物應民情。我則主張可以派利是,帶著祝福的心,孩子也學習為別人祝頌代禱,對經濟有需要的肢體,也可藉此,派一封「大利是」以助其困,又或教會機構、聯會明年可否約同一些福音書室,製作十元、廿元多面額的書券利是,鼓勵信徒購買,以作利是的內涵,收的人要花費「內涵」,就得上福音書局,在經濟低迷,生意難做的日子,帶旺一下我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雲彩見證】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心聲】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