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對大部分的華人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節期,對很多歷史久遠的鄉村教會,可能仍保留在大年初一舉行新春崇拜,筆者事奉的堂會自創堂至今都保存著大年初一崇拜的傳統,在這一個重要的日子,新舊肢體共聚一堂,向上帝獻上第一柱「心香」、第一個新願,第一首讚美首。
很多基督徒在這天都掙扎著可否派利是?有的贊成,有的否定,有些人說在教會不可派,在教會外才派,有些說可派但不放錢入紅封包內,以其他物品代替........眾說紛耘。
作為一個在鄉村長大的牧師,將一些個人的愚見,給各位參考及分享。
的確,農曆新年期間,乖巧的小孩子遇見親朋戚友都會講一些吉利的祝福語,而長輩按例都會報以「利是」一封,表示對小孩子祝福的心意。
「利是」亦有寫作「利市」或「利事」,究竟三者的典故何來:分別何在?
「利市」一詞早在「易經」中便有記載,帶有本少利多之意,元代《俗諺考》亦題及「為了吉兆,要向主家討個利市」之說,由此可見利市亦有祈求好前景或求福之意。又據《易雜註》所載:「營商利市,營達利事」,生意人派的叫利市,取其有利於生意和買賣之義,而其他行業的人所派的則稱為利事,討其利於任何事情之意。
由於「事」「是」兩字其實是相通的,所以,很多人把「利事」寫成「利是」。
在圍村很多老人家稱「利是」為「紅紙」,其實我們現時見的「利是封」只有數十年的歷史,清朝時仍未有利是封,當時的人用一張大紅紙裁成小方塊,包以銅錢在紅紙,封成「利是」,所以,時至今日很多老人家仍以「紅紙」作為「利是」的代名詞。
以現有形式出現的利是封,始於光緒末年,印刷技術普及後才開始面世,當時的利是封是用紅紙印上黃色油墨,趁油墨未乾時鬆上金粉,看起來就像在紅紙上印上金字一樣,加上吉祥字句,並配上簡單圖畫。
卅年代中期七彩印製的利是封首次推出,上面印有帆船,福祿壽等吉祥年畫,燙金字體的利是封在六十年代才出現,這類利是封的金色字體閃亮奪目,充滿立體感,而燙金的百家姓利是封,在七十年代始盛行,自此,各大公司及銀行在六十年代至現在印製利是封送給客戶,以廣收宣傳之效(有見聯會及一些教會機構也印製利是封。)
對小朋友來說,「利是」的「內涵」往往比利是封的設計更為重要,他們對利是的要求亦隨著時代的不同而有所改變,六十年代,普通人家封利是都是一角、五仙,近年很多已是十元、廿元,至近十年,利是內涵的花款已是層出不窮了。
華人教會在新春傳福音方面有兩大向導,其中一方是移風易俗。另一方面是物應民情。我則主張可以派利是,帶著祝福的心,孩子也學習為別人祝頌代禱,對經濟有需要的肢體,也可藉此,派一封「大利是」以助其困,又或教會機構、聯會明年可否約同一些福音書室,製作十元、廿元多面額的書券利是,鼓勵信徒購買,以作利是的內涵,收的人要花費「內涵」,就得上福音書局,在經濟低迷,生意難做的日子,帶旺一下我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雲彩見證】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心聲】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