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改革締造福音新機遇


1952 期(2002 年 1 月 20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近年政府銳意改革本港醫療制度,加上醫院服務不斷日新月異,在這種講求服務質素與全人醫治的大前提底下,教會、院牧與醫護人員之間所扮演的角色,應如何作出適當的調適?本港多間教會在二十年前曾與院牧事工聯會、醫生及牙醫團契、護士團契合辦過一次「全人醫治」研討會,喚起教會關注醫院關懷事工之外,同時亦催生了本港的院牧服務。

  事隔二十年後的今天,面對醫院改革帶來的轉變與機遇,上述三個具有基督教醫療事工背景的組織在本月十二日再次舉辦「全人醫治」研討會,希望為著本港醫、護、院牧及教會提出反思重整的機會,為未來事工釐定新方向。是次研討會以「新趨勢‧新機遇~教會使命與醫院關懷事工」作為主題,一整日舉辦了兩個大型專題講座、多個研討小組、論壇,並於晚間為平信徒舉行一場公開聚會,內容可謂十分充實。在羅杰才牧師、李炳光牧師及胡明添牧師主持開會禮後,研討會正式展開。

  研討會籌委會召集人羅杰才牧師指出,今日仍有不少人誤以為有了院牧部就可以承擔起醫院的關懷事工,因此研討會將焦點調向「醫院關懷事工」,在此焦點上,醫、護、教會、院牧,都有相同的身分和責任。

  研討會其中一位專題講者,中大崇基神學組副教授溫偉耀博士首先帶領參加者,從聖經中的「人觀」探討教會使命與醫院關懷事工。他指出人類具有上帝形象的三個獨特意義,既是被賦予有看守管理的使命,同樣有與上帝相似的屬性,更與上帝之間有獨特的感通關係,是有靈的活人。基於以上的特質,人的心靈有不同層次的需要。究竟醫護、教會、院牧之間怎樣才能各盡其職,在醫院關懷事工上建立基督身體的模式?而對於人類在信仰上「狹義」的認信上,又怎樣平衡關於「悔改」的張力。

  大會另一位專題講者,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行政總監陳崇一醫生則認為,過往不少教會在醫院關懷工作上都看重傳福音方面的成果;他認同最終的目標是「福音」,但亦希望教會能擴闊目光,幫助病人更了解自己,而解決心靈的需要同樣都是重要的責任。

  隨著醫療改革及不斷的進步,他深感醫療的趨勢是愈來愈重視人性,加上策略的改革及醫療資源緊縮,教會對醫院關懷工作的策略同時亦應有所調適。他舉例說:院牧可以考慮延長至廿四小時服務、加強跟進病者與家人等。在重視健康的社會氣候底下,「健康社區」的概念將會是未來的趨勢,院牧及教會可與社會上不同的機構推動健康的訊息;而在人口趨向老年化的趨勢下,老人院與護養院等可能會是福音的新禾場,以上種種均帶出教會在全人醫治的使命下,正面對不少新的機遇和挑戰,這些都是教會福音的新契機。


溫偉耀博士首先以聖經的人觀,引出在新趨勢下如何關顧人類心靈的需要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雲彩見證】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宣教千里】

【牧養心聲】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