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這一本大書


1947 期(2001 年 12 月 16 日)
◎ 如情未了 ◎ 李碧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談閱讀,人人都會想起一本又一本印刷精美的書籍,要不,現在IT當道,比較時髦的則是閱讀電子書。這些閱讀當然正統有益,不過,除此之外,家長更要鼓勵孩子讀的是這一本大書︱人生。

  根據好些實際研究報告,有坎坷童年,成長自不幸家庭的孩子,尤其是家中的長子長女,他們往往更富創意。心理學家分析,這些生於憂患的孩子,由於環境迫人,需要自行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各種難題,於是鍛鍊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發展了思維,培養了他們不怕困難,靈活主動等對創意開發大有幫助的個性。

  這道理其實並不深奧。易經有云:「窮則變,變則通。」去到山窮處,柳暗花明,便是另一番風景。生活波濤浪接浪,只要咬咬牙,總能熬過去。

  想起小時候,我們何曾有甚麼玩具?於是,用小釘加幾塊木板,再加橡皮圈和幾顆「波子」,便造成一個彈珠機。幾塊布碎加一點白米,縫起來便是百玩不厭的「抓子」。把父親的綢質長睡褲反轉穿在背上便成「水袖」,幾個木夾加薄被便是帷幕,家中的碌架床成了一台戲,上演無數才子佳人的悲歡離合,孕育出無限創意。

  相反,現代孩子物質太豐富了,他們不必動腦筋便豐衣足食,於是不知人間何世,不知物力艱難,所以,也就對一切都不加珍惜,包括生命。

  因此,要幫助孩子培養創意,除了多閱讀累積經驗,更必須讓孩子從生活開始,給他們實踐的機會。

  家長不必故意讓孩子吃苦,但利用假期去探訪貧窮落後地區的孩子,讓他們體驗不同的生活模式,這種親身的「閱讀」,勝於千言萬語。

  所以,切切不可忘記,要讓孩子閱讀「人生」這一本大書。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細說心語】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非凡聖誕】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