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談救恩


1921 期(2001 年 6 月 17 日)
◎ 父母也EQ ◎ 余德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父親」是一個不易理解的人物。

  當你還是年幼無知的時候,他曾經是很愛與你玩耍的人,他會扮鬼臉和說一些孩子感到刺激的怪聲。可是當你在接近四歲,開始有較嚴謹的判斷力時,他卻馬上與你的成熟度呼應,從此便不再像從前那麼輕鬆有趣,好像趕著飾演在下集被指派的「監督」角色~沈默、擅觀察、躲在母親的背後!

  心理學有不少對父親與孩子相處的觀察研究,我最感興趣的是以下兩點:

  一、父親若在孩子幼年多給予刺激的挑戰,例如追逐、高高地捧起、玩較冒險緊張的遊戲,孩子長大後會呈現較穩定的情緒。因為他們在情緒發展早期曾受父親影響,經常習慣面對刺激,故此長大後不易大驚小怪。

  二、男孩子對父親臉上的憂愁是有明瞭的能力,似乎這是天賦的本能。反之男孩子對其他人包括母親和親人的喜怒哀樂是不懂得掌握的,故常被人標籤為「不聽教」!然而這種理解別人情緒的障礙卻原來是主要因素,導致男孩子不及女孩子對他人有正面的回應能力!

  我們也要從這論點推敲,男孩子由於只擅長看到父親的憂愁,故特別能夠從這表情中產生內疚知錯的能力!

  我想起路加福音十五章中所記載的「浪子的比喻」,那個放蕩的小兒子是怎樣醒悟過來,他可能憑著一線被父親原諒的信心然後才有動力起來從遠方再返家。這點信心也許正是相信「父親仍是會愛我的」,他雖然只想要求做個僱工,然而當父親仍待他是兒子時他是歡喜的接受,不以罪咎感來對抗慈愛的來臨。

  父親節也可以藉這個「父親的慈容」給我們啟發,神創造父親的角色來傳達祂自己的憐憫,祂要對每一個心內有內疚的世人付出饒恕的救恩,只要我們自省「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那般誠懇的悔改,父親的慈容便要向你的難過顯現,你會得著歡歡喜喜的新生命。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貞潔有道】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