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系統神學的構想 (二)
 神學角度下的文本研究


1921 期(2001 年 6 月 17 日)
◎ 神學縱橫 ◎ 郭鴻標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一、引言

  宗教改革者如馬丁.路德、約翰.加爾文等先哲前賢,本於對「因信稱義」的堅持,在解釋聖經方面力求印證教義的準確性,結果他們所建立的教義學往往成為解釋聖經的指南針。雖然他們寫作的聖經註釋書極為豐富,可是他們的釋經原則基本上是教義化釋經。近代聖經學者提出「非教義化釋經」的論點,提醒我們讓聖經自己說話。他們針對教義學及系統神學家片面地引用經文而作出批評,指出不少系統神學家將經文抽離原有處境,單單以其神學觀念作焦點,將與該神學觀相因的經文埋砌在一起,成為「引證經文」(proof-text),這種引用經文的方法根本不能支持一種更宏大的神學系統性論述。

  當代文本研究可說經歷三個發展時期:作者時期、文本時期、讀者時期。作者時期由宗教改革者引發,至士萊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 1768-1834)集大成。士萊馬赫的詮釋學著重尋找作者的心理活動。六十年代興起的結構主義(Structuralism)注重文本的語言及文學特色。聖經詮釋不再以尋索作者的歷史處境為主,而是以文本的形式及結構為核心。八十年代流行讀者反應(Reader's Response)運動,目的針對結構主義認為文本乃獨立於作者甚至讀者的客體。「讀者反應」理論認為文本的意義並不完整,意義的所在乃讀者與文本兩個不同視域(horizon)的相互融合。

  
二、神學角度下的文本研究

  雲浩查針對文本研究三個不同時期,提出一種三重詮釋結構:作者-文本-讀者。這種三重詮釋架構對應形上學-知識論-倫理學,甚至父-子- 聖靈的三一架構。雲浩查嘗試將三種文本研究的重點組合,提出一種神學意義詮釋方法。他努力重建文本中具備完整的神學意義的論據。他引用哈伯瑪斯的溝通理論(Communicative Theory)提出上帝是一位主動與人溝通的上帝。他除了強調文本的神學意義以外,亦試圖回答「讀者回應」的詮釋觀念。他認為上帝的說話並不限於文本,它是神人相遇的事件,同時是活潑有能力的道。在聖靈的啟迪底下,文本詮釋才能獲致完滿。他引用教會作為詮釋群體的觀念,在侯活士(Stanley Hauerwas)對倫理的著重上面,開發聖靈帶領詮釋者作負責任的詮釋,實踐文本的要求。他批評呂格爾(Paul Ricoeur)所理解的「轉化式閱讀」(Transformative Reading)只停留在人的能力範圍,忽視聖靈的角色。他建議循聖靈論演繹出詮釋的倫理,配合上面三一式詮釋架構,回應後現代的挑戰。

  
三、教會作為釋經群體

  當代聖經神學研究在解構主義影響底下將經文的多元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可惜我們將整本聖經化整為零之後,如何建立其整體的統一性呢?若果我們嫌棄系統神學家先入為主地帶著「因信稱義」的眼光看整本聖經,那麼今日聖經研究將整部聖經肢解後,又提供我們甚麼呢?按教會歷史角度來看,聖經乃教會的正典,聖經乃教會認信底下的經典。若以新約聖經為例,新約聖經的書卷在信徒團體形成以後寫成,是先有對基督的認信,針對特定處境而寫成。若果寫作新約聖經的人先有信仰與神學立場去寫聖經,那麼我們今天是否必須將神學前題抹去,才能有效地了解聖經呢?若果我們的信仰承繼自使徒時代教會的信仰,我們與聖經作者的神學前設一脈相承,那麼神學先於釋經又有何不妥呢?說到底,是教會的信仰驅使人對聖經的一致性所出整合,亦即是神學詮釋聖經的整合性與一致性。因此,系統神學在吸取當代聖經神學的貢獻的時候,一方面擴闊對聖經多元性的欣賞,同時亦可以強調教會信仰及神學對聖經統一性的貢獻。

  在聖經研究非教義化的洪流中,確立神學角度的文本研究,其實是肯定教會作為釋經群體的地位。按照聖經及信經的了解,教會是聖靈的團契。教會作為釋經群體的意義就是高舉聖靈的帶領。當我們強調聖靈帶領信徒詮釋聖經的時候,不一定偏向以主觀神秘的體驗為詮釋典範。按照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及約翰.加爾文的理解,聖靈與聖道互相印證。依靠聖靈其實就是以耶穌基督作為釋經的核心。筆者認為我們不應毫無保留地接納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的觀念,以為「基督中心釋經」先有神學立場詮釋聖經,與當代詮釋學觀念不合。筆者同意濫用神學詮釋聖經是一種錯誤,同樣放棄神學前設詮釋聖經亦會帶來世俗化的危險。因此,聖經系統神學需要擺脫當代詮釋學中否定基督教神學及釋經傳統的立場,切勿為求突破而急於拋棄教會的教義前設。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貞潔有道】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