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參加者風雨中體會飢餓
第 1914 期(2001 年 4 月 29 日)
◎ 要聞
為了引起身處物質豐富社會的青少年關注貧窮及飢餓者的需要,宣明會第十八年舉辦「饑饉三十」活動,讓參加者感受貧民的生活。今年的「饑饉三十」,在上週(四月二十一日及二十二日)假鯉魚門度假村舉行。雖然面對不穩定的天氣,但卻無影響參加者投入各項目。
配合大會強調的地球村概念,帶出每個人對世界應有的責任,二千名參加者以地球村村民的身分,一同捱餓三十小時,除了為地球上生活在貧窮地區的人籌款外,亦親身體驗貧民的處境。而大會亦透過短片及集體活動等,讓參加者有如置身在縮微的地球村內,嘗試天災戰亂中孤兒與童工的經歷。
主辦機構解釋,踏入廿一世紀,隨著資訊、貿易及經濟等發展,世界已變成一條地球村,每事息息相關。今年的饑饉活動希望能跨越地域界限,將地球村劃分為八個區域,以互動形式探討地球村內的飢餓、戰爭、水災、地震、街童、孤兒、地雷及童工八個問題,親歷貧民困厄生活。其中莫桑比克宣明會的職員及當地一名十一歲男童亦親自來港出席活動,向參加者講述在貧困國家生活所面對的種種困難,以及宣明會在當地推行的項目如何令情況得以改善。
民政事務局局長林煥光為「饑饉三十」主持開幕禮時,表揚市民過往參與世界各地及國內有需要地區救災扶貧工作,並讚許參與是次活動者都能懷著無界限的愛心,關心貧窮國家的需要,尊重每個人的生命。
宣明會董事會主席王鳴議員在出席同一場合時表示,透過與會每位饑饉地球村村民的愛心,她認為只要我們肯多付出一分力量,看重每一個兒童的價值,相信可以令更多活在無助環境中的兒童重燃生命的希望。
此外,在饑饉營第二天早上的大型戶外崇拜,亦匯集數百名有分參與「饑饉三十」的基督徒,在營中一同以歌聲敬拜上帝,藉此機會在人群中樹立見證。
據該會表示,今年饑饉三十活動所籌得的善款,將會用作援助埃塞俄比亞、肯雅、北韓糧荒災民;幫助莫桑比克、東南亞地區水災、蒙古雪災、印度地震災民重建家園;為柬埔寨因地雷而傷殘的人士提供職業訓練;在發展中國家推行以長期發展為目標的扶貧項目等。同時,善款亦會用作本地及澳門社會服務,幫助困境中的婦女和兒童。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貞潔有道】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