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廈門市「鼓浪嶼」是目前福建省一個重點旅遊區,舉凡到廈門市旅遊的人,例必乘搭渡輪到鼓浪嶼遊覽一番。全島面積一點七八平方公里,島上並無寬大馬路,嚴禁汽車行駛,沒有石油廢氣,是一個環保的旅遊島嶼。由於中英鴉片戰爭簽定南京條約,中國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五商口對外通商,外國商業勢力早在廈門市發展起來。尤其是在一九○二年之後,定鼓浪嶼為「公共租界」,因此英、美、法、德、日、西班牙、荷蘭、挪威、瑞典、丹麥、瑞士、菲律賓等各國都在島上設立領事館,創辦醫院、學校、教堂和商行,使整個鼓浪嶼成為一個西化的城市。至今在鼓浪嶼所見許多的建築物,仍然保留西方各國不少建築的風格。
就基督教建築的教堂而言,是以安海路六十九號的三一堂最負盛名。事實上廈門開埠,美國歸正教會雅裨理牧師(Rev. David Abeel)到廈門傳道,其後有新街禮拜堂的興建。而鼓浪嶼「三一堂」是一九二七年由美國歸正教新街禮拜堂,竹樹腳禮拜堂和英國長老會廈門港禮拜堂三堂會友聯合建議在鼓浪嶼興建一所禮拜堂,定名為「三一堂」,並且含有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意思。
三個堂會各推三人成立籌建委員會,進行籌款、選址、購地事宜,全是華人信徒建堂的工作。在教堂設計上是請一位留學德國工程師林榮廷,依照西歐教堂格式畫則。林榮廷建築師的設計,是教堂四面長寬各六丈,中間無柱阻隔而教堂頂部則用鋼架支撐。但當一九三四年奠基開工之時,沒有徵求林建築師同意,竟由六丈擴大至八丈,希望增加到八百人數的座位,以致原有屋架圖不能使用,後改請一位修築海堤的荷蘭水利工程師重新設計。而當年廈門市沒有一間可以生產鋼架能力的製造廠,製造負荷重大的鋼架,只有香港才可以製造,於是派人到香港訂製一個可以負重四面八丈的鋼架。所以鼓浪嶼「三一堂」的屋頂鋼架是來自香港製造。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貞潔有道】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