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崇拜與中國文化泛論(三)


1914 期(2001 年 4 月 29 日)
◎ 神學縱橫 ◎ 楊直繩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論語:「君子憂道不憂貧」。一個君子,雖然貧窮,沒有關係,最擔心的是道德修養不夠理想。論語:「內省不疚,夫何憂可懼」。回想自己的內心,覺得沒有一點慚愧,還有甚麼可憂可怕呢?這些人生觀,都是屬於宗教性的。

  第六點:中國文化中有一套完整的道德規條。

  古人對上帝的崇拜方面,上文提到詩經的「小心翼翼,昭事上帝」,「上帝臨汝,無貳爾心」,已經和基督教舊約十誡中的頭幾條誡命意思相同。

  我們看這些道德規條:「小心翼翼,昭事上帝」,是愛上帝萬有之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愛人如己。和我們基督教的十誡,在內容精神上是相同的。

  第七點:中國文化中有祭獻上帝的隆重典禮。

  北京天壇,是歷代帝王祭獻上帝的禮堂。禮記說:「郭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帝王也稱天子,天子受命於天。查考中國舉行盛大典禮祭上帝的歷史,有文獻可根據的,最遲也不會遲過虞舜時代,距離現在約四千兩百多年。從四千多年前開始,歷代帝王都舉行隆重的祭天大禮。民間方面呢,每年正月初一,家家戶戶在露天的地方排列祭品,點燭、燒香、敬拜天公。計畫做事業的時候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司馬遷說:「人窮則呼天」、「順天者昌,逆天者亡」。發生意外的事件,就說「冥冥中自有天意」。還有就是向天發誓,總之許多的事情,足以證明古時的中國人,一切都是依靠上帝的。

  第八點:中國文化中有修養成為聖賢的具體辦法。

  禮記:「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天命就是上帝出命,在人類的人性上賦給良心(明德),這種天命之性,假如能夠好好的發揮出來,就叫做道。道是需要用工夫修養的,修道的事情就成為教。道這種東西,是不可以一會兒離開的。這些話,分明就是教人家如何修養成為一個聖賢。禮記又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最大學問的道理,是在於發揚「明德」,明德就是上面所說的天命生,是、非、善、惡、明明白白的刻在人心上,所以叫做明德。第一個明字是動詞,就是昌明,表明,發揚出來的意思。「在親民」,親字古代和新字通用,新民就是說人要時時刻刻革新自己,把腐壞的除掉,保留清潔新鮮的心靈。在止於至善,這就是最後的目的,易經還說,要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這些道理,正是修養成為聖賢的具體辦法。

  我們看看上面所列的中國文化中,具有宗教性的八大要點,似乎猜想到,上帝對中國人並沒有忘記付給足夠的宗教意識。

  根據舊約聖經,以色列民族正式建立祭獻上帝的帳幕,大規模舉行典禮,應該是在摩西時代,第一位大祭司的亞倫。那個時代是等於中國商朝後期,距離現在三千兩百多年。可是,中國虞舜時代舉行祭天大禮,距離現在足有四千兩百多年,比以色列人還早一千年。我想:上帝是大公無私的,祂挑選以色列民族為特別的選民,是因為祂準備將來的救世主由這一個民族產生,所以對他們多一點接觸。可是,對於世界上的其他民族,還是一視同仁,把人類和上帝的關係,普遍的給予足夠的啟示,給以足夠的輔導。中國古代出很多聖賢,凡是讀過中國古代史的人,都知道有帝堯、帝舜、夏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孔子、墨子、孟子這些人。他們都是很徹底的實行本文所講的各種教性的規條,道德內修養足以作為羣眾的模範。我想他們死後很可能(可能而已)都會如同詩經所講的「交王陟降,在帝左右」,在上帝的左右。假如說,他們不認識耶穌,恐怕有問題,可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也是不認識,並不妨礙他們成為聖人。我們華人有這一批偉大的祖先,應是自豪的。

  華人的祖先有崇高的宗教信仰,出了不少的聖賢,留下很多寶貴的文獻。他們崇拜上帝,希望達到易經所講的「天人合一」的景界。可是,很可惜,最大的遺憾,就是他們後代的子孫,很多人還不知道他們的祖先所崇拜的上帝,為了幫助人,為了救贖人類,已經親自來到世界上,就是耶穌基督。給我們很多重要的指示,傳授我們達到「天人合一」的方法。假如中國人(或說華人)肯利用祖先的經典,再加上基督教的聖經,一面繼承祖先崇拜上帝的傳統,一面參加上帝親自創立的教會(基督教會),那麼,中國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定必可以匯合成一股世界上最寶貴的文化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貞潔有道】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