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結束單打獨鬥的時代


1896 期(2000 年 12 月 24 日)
◎ 交流點 ◎ 禾月(香港基督徒新聞從業員團契)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教育改革的其中一項特色,是促進了教師及學校之間的交流、合作,教師透過觀摩其他教師的實踐經驗,也許可以「偷師」,或集合各家長處,或得到啟發而自成一套,或可以與幾間學校的老師一同合作做教材或舉辦活動......,然後又把自己的實踐經驗再傳開去。

  教育當局知道,透過交流、合作,教師可以互相成為彼此躍進的踏腳石,所以也積極鼓勵教師切磋交流。

  教會與教育,實在有很多相類似的地方,以往一直都習慣於單打獨鬥,甚至彼此視為競爭者。世界已經踏進隊工時代,並非不再重視個人成就,而是更進一步,要求集合各種專才和眾多個人成就,彼此配合,成就更偉大的工作。

  教師方面,在政府協助推動下,已慢慢開展了個人專業進深和重視團隊分工合作的風氣,也有教師交流中心的成立。教會方面呢?

  年來當一些外國成功教會的領袖來港演講時,都吸引了大批牧者參加,可見本港「有心」的牧者不少,相信他們都希望教會可以更加興旺,希望福音更加廣傳;但現世代,牧者面對的問題是愈來愈複雜了,尤其香港人的教育水平提高了,為牧者帶來的問題也更艱深,也許有些牧者不曉得如何應付。

  我個人認為,可能有些牧者是希望做好,但不懂得如何做才好。參加講座,不能取得一條萬能的解難方程式,尤其外國跟香港的社會文化存在重大差異。也許本港教會的經驗交流是一個出路,交流會上各人不存在指導與被指導的關係,分享經驗者除了分享「方法」外,其實也同時分享了本身的思想模式、情緒反應、困難障礙和限制等等。

  我不曉得,本港教會目前有沒有合適的經驗交流及分享場所;我也沒調查過,本港教會有沒有作地區性的合作,例如同區的教會,定期聚會、分享資源、分工合作為所屬地區服務。如果未有,希望大家可以考慮考慮;如果有,則希望可以加強。

  進入新世紀,不獨各行各業需要創新意念,教會也需要;創意不一定古靈精怪,也可以是思想和概念上的更新和變化,彼此交流,肯定有助啟發創意。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神學生講場】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