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文化


1893 期(2000 年 12 月 3 日)
◎ 餘暉集 ◎ 安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自己到了這一把年紀,還是有點「嘴饞」,稍有些空閒,就想找人作伴吃點甚麼。時令的嘗新,季節性的食譜,那管是秋風起兮、春風吹兮,總會食指大動,可是這些年來,不容易找著伴兒,老的老、走的走,有好些又「遵醫囑」,有些患上「氣管炎」(普通話諧音妻管嚴),勉為其難將將就就邀幾位年輕人,又因飲食文化脫了節,彼此都提不起興趣,自己個人獨酌,有了點零丁落索感。

  真正享受飲和食德的樂趣,是要彼此有相同的喜好。飲食不只求飽,更要緊的是品嘗和欣賞,這才有所謂「滋味」,也不是名店、名廚和貴價的菜餚,而是適口充腸。友儕相敘,互選所好,端上桌來,細意品嘗,又各抒己見,真是別饒一番滋味。

  「吃大油」、「開洋葷」、「打牙祭」、「大食會」......「小孟嘗」,一般來說各自掏腰包,這又有不同的說法:「科款、湊份、夾錢、攤數」,年輕人慣說「AA制」,老一輩愛說「田雞東」(這個說法自己曾打聽過好幾位老漢們,說是田雞「青蛙」,鳴聲咯咯、鼓起肚皮又咕咕連聲,混合起來是「咯咕咯」諧音成了「各顧各」,每人一份,平分春色)。

  還有的是「擺龍門陣」,那又有另一番境象了,多半是吃吃茶,也在指定地方、時間,風雨無改,不一定要有錢才可以來,因為都是老友,今天你的明天我的,大家又有共識,銀兩充足可以有酒有肉,阮囊羞澀,那就清茶一盞、瓜子、花生一碟,連燒餅也欠奉,且待豐裕點時,來一個「開洋葷、吃大油」,曾享受過這樣生活的,不多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神學生講場】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