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聲明表達對教育改革前設的憂慮
第 1873 期(2000 年 7 月 16 日)
◎ 要聞
近日教育改革諮詢令社會上迴響不絕。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FES)收集了六百多個關注教育的信徒簽名,並於日前以「我們對教育改革前設的憂慮」為題在明報刊登聯署聲明,希望引起更多人關注教育改革議題。
聯署聲明中首先表示非常欣賞教統會在教育改革上所表現的決心、努力和氣魄。然而,是次教改引起的討論多集中在制度及技術層次方面,忽略了教改和教育的前設問題,因而深感憂慮,並提出三個關注的層面:
知識主導的教育
廿一世紀的香港是一個面向全球化並以未來為向度的社會。教育必須以此為起點,裝備下一代面向世界並迎向未來。教育改革的高瞻遠矚亦在於此。然而,我們所憧憬的未來社會是怎樣的?香港成為知識型的社會似乎是大勢所趨,亦是世界的潮流。現時的教育取向亦因此以知識、資訊為主導。然而,單著重知識而忽略生命其他方面的提昇,或漠視人類社會的黑暗面需要道德的約束,將會非常危險。如此知識型的社會將令人性扭曲,而教育亦失其正確的定位。因此,教育應堅持整全生命的建立,在確認知識重要的同時,認清單一化(平面化one-dimensional)知識型社會的危機,以致我們不會一面倒的被資訊科技支配而忽略了人類文化豐富的遺產。
功能化的教育
教育必須達成其社會功能。然而我們斷不可將教育工具化。香港社會近期卻有一股強有力的思想,認為教育乃為社會提供及分配人力資源,為經濟發展之用。更有商家大膽妄言自己才是教育最終的用家。這種工具論及以生產為依歸的教育論說,嚴重地扭曲了教育的本質。教育的終極目的,是將每一個人的潛能發揮,用社會文化中偉大正面的價值孕育下一代,而非單為經濟目標服務。我們要求政府將栽培學生生命,放在經濟及人力培訓的考慮之上,並設法鼓勵這方面的教育實踐。
與當前社會脫節的教育
當前的社會,失業、倫常、家庭解體、人際情操、終極價值滑落等問題比比皆是。但我們看不出教育改革,跟社會現況的改進有何具體關連。掃除教育及學習障礙,並不能保證良善正義的力量可以集結並發揮作用。我們期望政府在教改的過程中,不單抽空地思考教育系統的完善化,也同時把未來理想社會的面貌放進討論議題去。
過往的教改討論偏重技術及制度的層次,忽略了討論整個教育制度的前設取向,實在是非常危險的。盼望我們的意見能激起討論教育前設的浪潮,好待教育這次翻天覆地的大變身,能建設出一個更合乎人性,更美善更幸福的未來社會。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