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發展,人與人之間的聯絡愈來愈緊密,但親密的家庭關係卻愈來愈疏離,原因何在?
中文大學精神科系兼任教授黃重光醫生在新生命二○○○運動記者會上指出,根據一項調查顯示:本港有三成的青少年生活在不快樂或惡劣的家庭環境之中,他認為部分的成因,是由於作家長的教不得其法,未能因應子女的實際需要而教導他們。
若這個情況持續時,將會嚴重破壞子女與父母之間的關係,甚至令子女造成持久的心理創傷,影響他們的人生觀,甚至引發成精神病,又或會做出破壞別人及傷害自己的行為。
若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誤解或疏離愈大,又或囤積在心而不能得到化解,更可能導致兩者關係破裂,甚至視對方為陌路人。
黃教授認為,當心底充滿怒和恨,而不能透過饒恕去解開這個心結的話,便會積結在心,連帶亦影響身體的健康。他又表示,當人心境的情緒不佳,便不能接納別人的愛,更枉論對別人付出愛和關懷,怨恨更會把人捆在罪裡。
他認為消除這些怨恨的方法是徹底的「放開」和「饒恕」,放下心底的障礙,才能重新接受別人的愛。他又建議父母應多主動了解子女,給兒女有足夠的空間,特別是處於青春期的子女,不要以「小孩子」的角度看待,多予鼓勵、信任和接納,並學習彼此饒恕。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