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教育部舉辦的講座中,我有分參與,是談及婚禮中的聖俗問題,在開場白中我信口地唸了四句幼學詩:
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
洞房花燭夜、金榜掛名時
這是從前的人們認為是人生四大樂或四大快事,在當時的社會環境,相信也可以說是滿足感或是成功感。
隔了十多天,又是聯會的一次聚會,我也在其中。會後餐聚,一位和我年紀相若的同道,也是前次講座的座上客。他對我說:「人生四樂早聽過了,你可知道人生四大憾是甚麼?」還好這些相信是難登大雅的街頭文學,難不倒我,腦海中存在的不少,所謂人生四憾是:
幼無名師、長無良友
壯無實事、老無令名
至於是誰說的,卻無從憶記。從幼到老,是人生整段路程,幼而學、壯而行......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垂於後。這是每個人的立志,如今說是抱負罷。可是有幾許人能成就宏願?多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甚至終生抱憾,古往今來,見盡了的聲聲奈何。
人生四憾:「幼無名師」,從前多有從名師遊,遊者與偕也,隨師習藝。現在則投有名學府,試看這彈丸之地香港的管理階層,世界各國的高位人士,都是系出名門。「長無良友」,益者三友,惟我獨無,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而所交者都似我甚至不如我,何來切磋琢磨?「壯無實事」,蹉跎歲月,一事無成,上難承菽水之歡,下難作妻兒之蔭。「老無令名」,平生沒有豐功偉蹟,虛名、薄名也沒有,哪有留給後輩稱譽的「令名」?相信——憾不只四。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