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認為關懷重於金錢物質~聆聽接納支持是成功父母之鑰


1815 期(1999 年 6 月 6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據香港新生命運動一項調查結果指出,有接近百分之四十的青年人認為自己與父母的關係屬於「良好」,而百分之三十六只是「普通」;因此大部分青年人在需要協助解決問題時,都會選擇朋輩而非父母。調查亦顯示有四成的青年人認為,最需要父母在「精神上的關懷及聆聽」,而非「物質和金錢」上的支持。

  由香港學園傳道會籌辦的「香港新生命二○○○」運動,上月以問卷形式,成功地向六百二十位年齡介乎十五至二十四歲的青少年進行訪問,了解他們對和諧家庭的看法。結果顯示:有百分之四十三的被訪者認為自己與父母的關係是屬於良好;但當中有百分之四十五的青年人表示,他們在遇到困難時,最期望得到的是朋友的支持和協助,只有百分之三十五的受訪者的求助對象是父母。

  調查又顯示有超過一半的被訪者「間中」或「經常」與父母發生衝突,原因通常是起於「生活習慣」、「消遣活動」及「時間運用」等問題,其中超過六成受訪者承認,「間中至經常」與父母有衝突。

  是次調查亦顯示,青少年與家人產生的衝突,有六成是得不到圓滿的解決,當這些衝突變得愈深遠時,大部分的被訪者都認為很難化解。其中三成半的受訪者會選擇較消極的解決辦法,從此不再提出解決問題,囤積埋怨及不滿在心中。

  大部分的被訪者均認為他們的父母有根深蒂固的自我價值觀,難以改變他們的處事態度,這亦是化解問題的重大障礙。接近六成的被訪者認同,突破深遠的埋怨或傷害之最佳途徑,就是從心底彼此饒恕。

  據該機構表示,其實青少年人是很希望與父母有真誠的對話,彼此交流及承認錯誤,接近一半的受訪者更表示,在他們犯錯時,最希望父母了解自己為可犯錯及給予接納,而並非責備。他們不希望父母站在高高在上的角色,當他們遇到困難時,一般都希望協助者能與自己以平等的角色對話。雖然調查中有絕大多數的青年人認為父母是會聆聽,但有一半的被訪者認為自己得到的回應否定、駁斥,因此他們較想找同儕協助解決生活上遇到的問題及困難。

  雖然大部分的青少年認為與父母的關係,屬於一般至良好,但是在問卷的後部卻反映出他們對父母的期望,有未能滿足的地方。

  另一方面,問卷亦透視新一代青少年的需要,不單是物質上的滿足,而是希望與父母有良好的關係,盼望得到父母精神上的支持及幫助。有三成七的被訪者希望父母給予自己決策權及自由,只有百分之八點四是期望父母提供物質及金錢上的供應。

  從調查的數據分析,面對這一代青少年的期望,假若父母仍停在「物質供應」及「父母命,不可違」的年代,他們與子女的關係將可能變得更難處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