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進二千的香港神學教育千禧夢


1826 期(1999 年 8 月 22 日)
◎ 教會之聲 ◎ 何傑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願新世紀的臨到使我們可以為神的國度發新的夢,憧憬神學教育新的面貌。它不是以某些神學院,甚至某些宗派,堂會為本位的夢。我希望能為教會弟兄姊妹說話,為神學教育投資者說話,為神學生說話,也希望藉此向他們說話。可能至終這不過是一個夢,就當下文是段夢話好了。

  香港並不需要現況繼續發展下去的這麼龐大的神學教育投資;反而需要更大更有效更有策略的另類投資。

  若香港十多間院校再這樣發展下去,每所都要數萬到數十萬呎的土地空間及上蓋設施,每所都要二、三十位的博士學位教師,都要最先進、完備的神學研究圖書館,都以辦高等神學學位為最終目的及同時提供所有種類的訓練課程,這將會與香港教會的實際需要脫節,並使香港教會無法支持、支付這些龐大的建校費和作業經費。但恐怕這已成為下世紀各院校辦神學教育的目標,及掙扎求存的方向。然而有些學院已邁步如此發展,並竭力勉勵教會作出如此承擔,以此為香港神學教育的異象。

  在有限的教會資源下,各院校間自然形成無形的競爭,以爭取學生及教會支持。但這不是香港教會的福氣。她也不需要這麼多的獨當一面、各自獨大的神學院,把市場競爭和追逐名望的心態引進神學教育。多年來神學生聯禱日都以「神學院校共一家」等主題來強調院校間之合一和合作,可惜這都只是神學生的素求,並不是院方或院董心底裏真誠的願望。有真正天國企業眼光的人,也不應這樣投資所託管於他們的資源,花費在各自重覆的院校設施上,這些都不算是有天國策略的投資。

  多年以來院校間的合作都只流於表面,私下仍各自發展,爭取個別的生存空間,並不斷向教會自薦其計劃,要求承擔。教會作為「客戶」及「老闆」,影響力實質非常少。個別牧者也樂得支持母院,或因沒有更大遠象,惟院方的聲望和要求是從。我們也缺乏有經驗的企業人才,以香港整體教會的需要,並國度更遠大的目光,有影響力地向神學界進言。

  我有幾個夢:

  一、 有一個值得神學教育企劃者、投資者和教會長執等一起支持的神學研究中心。她能集中資源作高等的神學教育研究和高等學位的培訓。她是一所有使命的研究中心,具學術的眼光和委身於深度研究重要的課題,如以華人為本位的「神學與處境文化」的整合,使教會能承接西方神學傳統優良之處,更新轉化、結合落實於中國處境,並帶來文化的更新,使教會能有效有力的表達信仰。這並不是一兩次的研討會,湊聚幾位本來忙於教學的神學老師來討論交流,而是有專職的研究學者作長期整體的研究,作有計劃的寫作、翻譯,並指導研究生從事作業。這中心能支持聖經學者以聖經為歷史學科般作深入研究,以詮釋學及宣講角度來寫作、釋經,使聖經能同時忠於原來歷史處境及香港處境來說話。而研究教會史不再像神學院中化繁為簡,卻是有歷史承傳的使命感,發掘教會歷史豐厚的資源來豐富今天的教會生活。她是一所有使命、有承擔,值得所有教會支持及投資的專業機構,她能推進神學教育,有力地向社會、文化說話。

  二、 第二個夢是所有神學院能清晰自己的使命和特色,不要同時為「最大」、「最多」、「最完備」的神學院。這是天國的分工。身體只有一個,肢體卻有多個,並且各按其職,聯絡合適。在基本的教牧課程外,院校可各按師資及資源強化訓練的特色,例如以「輔導」見稱的學院,則強化其輔導科目,或則按其「宗教教育」、「靈命操練」、「門訓、佈道」、「教會音樂」、「平信徒訓練」等有使命感地、認真地深化、強化特色的訓練。不需爭競效尤,重覆設施,也不需作高低比較。教牧可按準神學生之恩賜、氣質而推薦至不同院校。而就讀同學,配合行政措施的安排,可往不同院校旁聽、修分其有興趣之科目,以豐富其學院特色以外的學習。

  三、第三個是更大的夢:將小型院校合併、重組,使教會資源有效運用,集結更完善的圖書館和講師隊工。變賣現存物業,集資興建一所有規模的聯合神學院。課程中可加入香港教會發展史,肯定這些先存學院的歷史角色。那麼,學生能享用豐富的設施和師資,教會也不用同時負擔多所神學院的經費,個別學院也不用因經費不足而在資源、師資缺乏減低教育的質素。這聯合神學院將是有活力,有更闊天國眼光和使命的學院。她是香港教會的福氣。

  以上數點,只是對新千禧年香港神學教育發展的一冀盼。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商數啟示】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