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思「忘記背後,努力面前」


1829 期(1999 年 9 月 12 日)
◎ 古道今詮 ◎ 黃浩儀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保羅在腓立比書三章十三節勸勉信徒要「忘記背後,努力面前」。按照上文下理,「背後」一辭是指保羅在同章五至六節所列舉個人的猶太人身分(他是便雅憫支派的法利賽人,在出生後第八天受割禮)。信徒一般都知道保羅在大馬色路上看見異象後,隨即撇棄了猶太教,悔改歸主,成為基督徒。保羅在腓立比書三章五至六節引述了一些他已經撇棄並引以為恥的事,而「忘記背後,努力面前」便是要教導信徒忘記失敗的見證,專心一意為面前的目標努力。到今天,信徒相信仍會以這段經文去安慰曾經失敗的弟兄姊妹,勸勉他們把失敗的經歷拋諸腦後,重新振作起來。

   不過,近年研究保羅的學者質疑以上的看法。究竟保羅是否在大馬色路上撇棄了猶太教,悔改歸主,成為基督徒呢?首先,假若我們翻開加拉太書,會發覺大馬色的經驗嚴格來說並不是保羅悔改歸主的經驗,而是他蒙主呼召的時刻。正如保羅所說,神將耶穌啟示在他心中,是叫他「把他傳在外邦人中」(加一16),換句話說,保羅在大馬色路上回應了神的呼召,成為一位跨越文化的宣教士。此外,我們也沒有證據顯示保羅撇棄了猶太教。

  不錯,保羅深信基督教因信稱義的道理,反對猶太教因行為稱義的教導。但根據學者們近年對猶太教的研究,我們認識到因行為稱義其實並不是猶太人的信念,他們相信得救是憑著神的恩典,行為只是隨著與神立約而有的要求;假若人觸犯了律法,按著神的恩典是可得饒恕的。故此,保羅在加拉太書和羅馬書抨擊因行為稱義,只是個別事件,並不表示他撇棄了猶太教。另一方面,我們在保羅的書信中也找不到證據說保羅背棄了猶太教,在與人展開辯論的時候,他沿用猶太人的聖經作為立論的基礎;有些時候,他還會引用當時拉比的理論去加強他論據的信服力(參林前十4)。在對律法的態度上,保羅雖然強調律法不能使人得救,但他不單相信律法與神的應許並非背道而馳(參加三21),他更明明的說:「律法是聖潔的,誡命也是聖潔、公義、良善的」(羅七12)。最後,使徒行傳記載保羅每到一處地方,總是先到會堂傳講神的福音,這顯示他並沒有與猶太人劃清界線。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指出保羅在腓立比書三章五至六節引述他的猶太背景時,並不是與信徒分享一些他已經撇棄了並且引以為恥的事。相反,該段經文所描述的,相信是保羅引以自豪的事,因為猶太人都以自己是神的子民為榮,而作為以色列人、遵守律法、接受割禮等都是他們身分的標誌。雖然保羅在第七節把這一切猶太人的背景都當為有損,視如糞土,但要留心的是這番話是在以耶穌基督為至寶的對比下而說的;在以基督為量度標準的原則下,把猶太背景視為毫無價值,並不表示他在任何情況下都把這一切看為一文不值。假若我們從這個角度去分析「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得出的結論就是:保羅並不是在述說一件他引以為恥的失敗事件,而是引用一些他一直引以為榮的背景,藉以教導信徒不要經常緬懷過去,反要認定今天的目標,努力達成神的託付。

  這樣看來,這段經文實不應用來勸勉因失敗而灰心失意的弟兄姊妹,叫他們忘記過往的失敗;相反地,我們應該以這段經文來教導一些自滿的信徒,提醒他們不要以為過往的成就是今天作信徒的成功要訣。隨著社會不斷的進步,教育水平的提升,今天教會中的牧者在蒙召之前很多都擁有大學的學位,其中不少曾經在社會中獲得驕人的成就;而在教會之中參與事奉的義務同工更不少是社會上的成功人士,對處理教會的事務可說是駕輕就熟。不過,大機構的行政人員不一定能領導一間百多人的教會,成功的推銷員也不一定能帶領許多人歸主,只有依靠那賜力量的神,方能成事(參腓四13)。為免依靠自己,不依靠神,腓立比書三章十三節實在是我們最佳的座右銘:「忘記背後,努力面前」。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商數啟示】

【童話世界】